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3
作者
赵辉
机构
[1]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动物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6 [];
学科分类号
100203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得到广泛关注,外源性干细胞通过自我复制及分化补充和替代受损或死亡的神经组织细胞,为神经系统损伤带来了希望。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方法:(1)选取30只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细胞液移植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2)获取E18的C57BL/6小鼠胚胎,制成神经干细胞悬液,按照感染复数值为1,5,10,15,20加入携带有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进行神经干细胞转染;(3)根据脑立体定位技术将含有GFP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海马中,细胞液移植组采用上述相同的移植方法注射同体积完全培养基;(4)移植后2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移植4周后获取大脑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细胞移植组、细胞液移植组的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目标象限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组的潜伏期显著短于细胞液移植组和模型组,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则显著高于上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移植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神经元形态较为完整,且数量显著增加;(3)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可以在行为学和形态学上有所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4805 / 48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J].
张喻 ;
肇玉明 ;
王晓良 ;
彭英 .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15, (07) :889-894
[2]   Early expressions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crease the neuronal plasticity of activated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Seung Song ;
Jong-Tae Park ;
Joo Young Na ;
Man-Seok Park ;
Jeong-Kil Lee ;
Min-Cheol Lee ;
Hyung-Seok Kim .
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 2014, 9 (09) :912-918
[3]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β斑块的影响[J]. 张炜,王培军,顾国军,李明华,高晓龙.中华医学杂志. 2013 (45)
[4]   IGF-1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J].
杨华山 ;
王金国 ;
蒋莉莉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0) :4465-4467
[5]   嗅成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J].
姚柏春 ;
冯娜 ;
王军 ;
唐慕湘 ;
王金勇 ;
孙天敏 ;
王萌 ;
王配军 .
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 (10) :976-979
[6]   嗅成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J].
姚柏春 ;
孙天敏 ;
冯娜 ;
王军 ;
唐慕湘 ;
王金勇 ;
王配军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1) :2314-2316
[7]   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于程程 ;
张斌 ;
陈虎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23) :4301-4305
[8]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1H-MR波谱研究 [J].
陈双庆 ;
蔡庆 ;
沈玉英 ;
李铭华 ;
张炜 ;
臧风超 ;
王培军 ;
滕皋军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02) :164-169
[9]   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的增殖和定向分化 [J].
盛宝英 ;
李洋 ;
姜尧佳 ;
魏春杰 ;
李莹 ;
任秀敏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49) :9186-9189
[10]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192-IgG-saporin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基底前脑神经元p75NGFR阳性神经元和行为学的影响 [J].
潘学兵 ;
龙大宏 ;
罗秀梅 ;
涂腊根 ;
潘丽 ;
王桂平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45) :8426-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