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抗旱类型小麦灌浆初期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16
作者
董宝娣
刘孟雨
张正斌
李全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不同器官; 内源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阐明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在防雨棚内的盆栽条件下,以两个不同抗旱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干旱(V1,田间持水量SRWC=40%45%)、干湿交替(V2,SRWC=40%45%或80%85%)和湿润(V3,SRWC=80%85%)三种不同的水分处理,用ELISA方法测定了小麦在灌浆初期不同部位ABA、IAA、GA1+3、ZR等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旱地品种A115叶片ABA含量明显较高,但水地品种石4185根系和穗部ABA含量明显较高,水地和旱地品种对ABA反应部位明显不同;两品种IAA、ZR含量在根部和穗部有显著增加,且IAA和ZR含量增加的比例显著高于ABA。在干湿交替条件下,IAA、GA1+3和ZR含量增加,ABA含量降低。高秆旱地品种在茎秆和叶片中GA1+3的超补偿效应使株高和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而矮秆水地品种石4185在各部位较高的GA1+3含量和积累,尤其是穗部较高的ZR含量显著提高了经济学产量。无论旱地品种A115还是水地品种石4185,在干旱条件下穗部的IAA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干湿交替处理和湿润处理,说明水分胁迫使两种不同类型的品种穗部IAA含量都增加,而并非降低。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旱地品种对IAA和GA1+3的反应要大于水地品种,而水地品种对ABA和ZR的响应要显著大于旱地品种。由此可见,在干旱条件下,促进细胞延长生长的IAA和促进细胞分裂的ZR和GA1+3对小麦生长发育起主要作用,根部产生大量的IAA促进根系下扎,吸收深层水分而缓解缺水压力。特别是穗部IAA、ZR和GA1+3的积累,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转。说明促进生长的生长素类激素对抗旱和水分高效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52 / 858+879 +8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结实期籽粒和根系中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 [J].
杨建昌 ;
彭少兵 ;
顾世梁 ;
R. M.Visperas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1, (01) :35-42
[2]   不同类型作物对干湿交替环境的反应 [J].
山仑 ;
苏佩 ;
郭礼坤 ;
刘晚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2) :164-170
[3]   植物信号系统──它在功能整合与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J].
娄成后 ;
花宝光 .
生命科学, 2000, (02) :49-51+71
[4]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对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J].
梁宗锁 ;
康绍忠 ;
张建华 ;
高俊风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5) :88-90
[5]  
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M]. 科学出版社 , 张正斌编著, 2003
[6]  
植物激素及其免疫检测技术[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宗霆, 1996
[7]  
小麦抗旱生态育种[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张正斌, 1992
[8]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IAA and ABA in cucumber leaves under progressive soil drought [J].
Pustovoitova, TN ;
Zhdanova, NE ;
Zholkevich, VN .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04, 51 (04) :513-517
[9]  
Leaf Growth,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Phytohormone Contents in Cucumis sativus Plants under Progressive Soil Drought[J] . T. N. Pustovoitova,I. S. Drozdova,N. E. Zhdanova,V. N. Zholkevich.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2003 (4)
[10]   Relationships of endogenous plant hormones to accumulation of grain protein and starch i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ost-anthesis soil water statusses [J].
Xie, ZJ ;
Jiang, D ;
Cao, WX ;
Dai, TB ;
Jing, Q .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3, 41 (02) :1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