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谱 [1 ]
管文轲 [2 ]
刘洪霞 [3 ]
张和钰 [2 ]
李志鹏 [1 ]
冯益明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新疆迪那河流域; 人工绿洲; 耕地; 卫星遥感; 时空特征; 重心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对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进行动态监测,量化和描述26年来绿洲耕地的时空变化规律。在RS与GIS支持下,通过解译1992年8月、1998年8月、2007年9月和2018年8月4期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获取的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取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动态度、转移矩阵和重心模型分析绿洲耕地26年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年来,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面积从1992年的8 381 hm2增长到2018年的46 284 hm2,耕地面积在人工绿洲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从1992年的40. 18%增长到2018年的71. 28%,耕地面积在迪那河流域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1. 61%增长到2018年的8. 91%。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面积呈现"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1992—1998年,绿洲耕地增加主要由政府推动的开垦政策驱动,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2. 28%; 1998—2007年,绿洲耕地增加受开垦政策和棉花产业发展状况两种因素共同影响,耕地面积急剧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16. 85%; 2007—2018年,绿洲耕地增加主要受棉花产业发展状况影响,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为8. 46%。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开垦扩张面积(41 545 hm2)远大于耕地转出面积(3 441 hm2),绿洲外围土地的开发是轮台人工绿洲耕地扩张的最主要途径,耕地转为果园是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途径。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呈现向沙漠区扩张明显、向戈壁区扩张较弱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新疆植棉规模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J].
包艳丽 ;
王晓伟 ;
戴俊生 .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44 (12) :1877-1881
[23]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分析研究 [J].
秦中春 .
区域经济评论, 2016, (06) :46-57
[24]   南疆未来发展的思考——塔里木河流域水问题与水战略研究 [J].
邓铭江 .
干旱区地理, 2016, 39 (01) :1-11
[25]   新疆林果业产值空间格局分析 [J].
穆哈拜提·帕热提 ;
左停 .
林业经济, 2015, 37 (07) :73-76
[26]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适宜绿洲及耕地规模确定 [J].
郝丽娜 ;
粟晓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0) :262-268
[27]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分析 [J].
周建 ;
张凤荣 ;
王秀丽 ;
张佰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9) :282-289
[28]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J].
赵晓丽 ;
张增祥 ;
汪潇 ;
左丽君 ;
刘斌 ;
易玲 ;
徐进勇 ;
温庆可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3) :1-11
[29]   2001—2010年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变化及其成因 [J].
潘光耀 ;
穆桂金 ;
岳健 ;
贺俊霞 ;
孙琳 .
干旱区研究, 2014, 31 (01) :169-175
[30]   环渤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及其重心转移格局分析 [J].
郭丽英 ;
李刚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04) :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