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谱 [1 ]
管文轲 [2 ]
刘洪霞 [3 ]
张和钰 [2 ]
李志鹏 [1 ]
冯益明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新疆迪那河流域; 人工绿洲; 耕地; 卫星遥感; 时空特征; 重心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对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进行动态监测,量化和描述26年来绿洲耕地的时空变化规律。在RS与GIS支持下,通过解译1992年8月、1998年8月、2007年9月和2018年8月4期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获取的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取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动态度、转移矩阵和重心模型分析绿洲耕地26年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年来,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面积从1992年的8 381 hm2增长到2018年的46 284 hm2,耕地面积在人工绿洲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从1992年的40. 18%增长到2018年的71. 28%,耕地面积在迪那河流域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1. 61%增长到2018年的8. 91%。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面积呈现"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1992—1998年,绿洲耕地增加主要由政府推动的开垦政策驱动,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2. 28%; 1998—2007年,绿洲耕地增加受开垦政策和棉花产业发展状况两种因素共同影响,耕地面积急剧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16. 85%; 2007—2018年,绿洲耕地增加主要受棉花产业发展状况影响,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为8. 46%。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开垦扩张面积(41 545 hm2)远大于耕地转出面积(3 441 hm2),绿洲外围土地的开发是轮台人工绿洲耕地扩张的最主要途径,耕地转为果园是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途径。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呈现向沙漠区扩张明显、向戈壁区扩张较弱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基于无人机和决策树算法的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类型划分和覆盖度生长季动态估计 [J].
韩东 ;
王浩舟 ;
郑邦友 ;
王锋 .
生态学报, 2018, 38 (18) :6655-6663
[2]   塔里木胡杨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在生态输水工程前后的变化 [J].
刘洪霞 ;
管文轲 ;
扎依达斯迪克 ;
张和钰 ;
吴天忠 ;
曹晓明 ;
张谱 ;
冯益明 .
林业科学, 2018, 54 (09) :1-8
[3]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J].
程维明 ;
高晓雨 ;
马廷 ;
徐新良 ;
陈印军 ;
周成虎 .
地理学报, 2018, 73 (09) :1613-1629
[4]   中国棉花生产布局变迁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J].
肖海峰 ;
俞岩秀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 (04) :38-47
[5]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荒漠绿洲碳储量动态评估 [J].
孔君洽 ;
杨荣 ;
苏永中 ;
付志德 .
生态学报, 2018, 38 (21) :7801-7812
[6]   基于遥感与GIS的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J].
孙智斌 ;
高敏华 ;
崔雪锋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03) :397-404
[7]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J].
刘纪远 ;
宁佳 ;
匡文慧 ;
徐新良 ;
张树文 ;
颜长珍 ;
李仁东 ;
吴世新 ;
胡云锋 ;
杜国明 ;
迟文峰 ;
潘涛 ;
宁静 .
地理学报, 2018, 73 (05) :789-802
[8]   基于无人机图像的戈壁表面砾石特征变化研究 [J].
穆悦 ;
冯益明 ;
高翔 ;
韩东 ;
吴隐 ;
张谱 .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 (02) :55-62
[9]   2013—2015年京津冀新增耕地时空特征与来源分析 [J].
杨建宇 ;
张婷婷 ;
陈正 ;
张超 ;
赵冬玲 ;
林尚纬 .
农业机械学报 , 2018, (03) :205-213
[10]   中国耕地变化文献分析:数量特征、研究区域与文献来源 [J].
宋蕾 ;
曹银贵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01)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