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谱
[1
]
管文轲
[2
]
刘洪霞
[3
]
张和钰
[2
]
李志鹏
[1
]
冯益明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新疆迪那河流域;
人工绿洲;
耕地;
卫星遥感;
时空特征;
重心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对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进行动态监测,量化和描述26年来绿洲耕地的时空变化规律。在RS与GIS支持下,通过解译1992年8月、1998年8月、2007年9月和2018年8月4期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获取的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取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动态度、转移矩阵和重心模型分析绿洲耕地26年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年来,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面积从1992年的8 381 hm2增长到2018年的46 284 hm2,耕地面积在人工绿洲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从1992年的40. 18%增长到2018年的71. 28%,耕地面积在迪那河流域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1. 61%增长到2018年的8. 91%。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面积呈现"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1992—1998年,绿洲耕地增加主要由政府推动的开垦政策驱动,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2. 28%; 1998—2007年,绿洲耕地增加受开垦政策和棉花产业发展状况两种因素共同影响,耕地面积急剧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16. 85%; 2007—2018年,绿洲耕地增加主要受棉花产业发展状况影响,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为8. 46%。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开垦扩张面积(41 545 hm2)远大于耕地转出面积(3 441 hm2),绿洲外围土地的开发是轮台人工绿洲耕地扩张的最主要途径,耕地转为果园是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途径。迪那河流域轮台人工绿洲耕地呈现向沙漠区扩张明显、向戈壁区扩张较弱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