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率对致密砂岩储集层渗吸采油的微观影响机制

被引:50
作者
谷潇雨 [1 ]
蒲春生 [1 ]
黄海 [2 ]
黄飞飞 [1 ]
李悦静 [1 ]
刘杨 [1 ]
刘恒超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渗吸驱油; 影响机制; 渗透率; 吸附层; 孔喉连通性; 微—纳米孔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储集层样品为例,通过自发渗吸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与CT扫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致密储集层渗透率对渗吸采油效率的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基质自发渗吸排驱在致密砂岩储集层注水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岩心样品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可以达到5.24%18.23%,且基质的渗透率越大,自发渗吸采出程度越高;(2)受吸附层厚度的影响,亚微米级以上孔隙在致密储集层的渗吸驱油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纳米—亚微米级孔隙对渗吸采出程度贡献相对较弱;(3)孔喉的连通性是导致致密储集层基质渗透率与渗吸排驱采油效率呈正相关的主要微观影响机制。不同渗透率样品亚微米—微米级孔隙尺寸分布的差异并不大,但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连通孔喉个数与连通面孔率均呈指数递增,导致渗吸排驱采出程度显著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48 / 9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致密储层静态渗吸实验 [J].
濮御 ;
王秀宇 ;
濮玲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 35 (06) :159-163
[2]   致密油藏微纳米喉道中的边界层特征 [J].
田虓丰 ;
程林松 ;
曹仁义 ;
安娜 ;
张苗怡 ;
王翊民 .
计算物理, 2016, 33 (06) :717-725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进展 [J].
王香增 ;
任来义 .
石油学报, 2016, 37(S1) (S1) :79-86
[4]   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方法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 [J].
肖佃师 ;
卢双舫 ;
陆正元 ;
黄文彪 ;
谷美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 43 (06) :961-970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 [J].
张忠义 ;
陈世加 ;
杨华 ;
付金华 ;
姚泾利 ;
喻建 ;
杨智 ;
张文正 ;
邓秀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 (04) :590-599
[6]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6—长8段超低渗砂岩储集层孔喉特征 [J].
郑忠文 ;
张汉生 .
新疆石油地质, 2016, 37 (01) :13-17
[7]   渗吸实验描述与方法适用性评价 [J].
王敉邦 ;
蒋林宏 ;
包建银 ;
张少青 .
石油化工应用, 2015, 34 (12) :102-105
[8]   核磁共振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J].
李爱芬 ;
任晓霞 ;
王桂娟 ;
王永政 ;
江凯亮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 (06) :92-98
[9]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自发渗吸渗流作用 [J].
许建红 ;
马丽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3) :111-114
[10]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合理开发方式探讨 [J].
李忠兴 ;
屈雪峰 ;
刘万涛 ;
雷启鸿 ;
孙华岭 ;
何右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2) :2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