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被引:102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池英柳
雷振宇
瞿辉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复合含油气系统; 叠合盆地; 流体交换; 勘探技术;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强烈等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成藏后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 ,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 ,而且由于断层、不整合、砂体和裂缝等通道的连接作用 ,系统之间可发生烃类流体交换 ,形成多源油气的混合聚集。鉴于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复杂性 ,提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并总结其基本特征、描述方法和勘探技术。建议从生烃灶确定开始 ,以顺藤摸瓜的方式 ,确定不同关键时刻 ,理清各成藏地质要素特征与空间组合关系 ,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空间范围。流体历史分析与盆地模拟等现代勘探技术的配套使用在复合含油气系统描述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8 +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J].
翟光明 ;
王建君 .
石油学报, 2000, (01) :1-9+3
[2]   长庆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奥陶系气藏成因 [J].
夏新宇 ;
赵林 ;
李剑锋 ;
张文正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0) :1116-1119
[3]   华北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J].
王兆云 ;
何海清 ;
程克明 .
石油学报, 1999, (02) :9-14+3
[4]   川东石炭系气藏含气系统研究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梁卫 ;
王允诚 ;
张高信 ;
龙成吉 ;
王泽远 .
石油学报, 1997, (03) :15-24
[5]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2, (03) :1-12
[6]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M].赵文智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7]  
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应用与进展.[M].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8]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胡见义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