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路径研究——基于GDP增速的组合分析

被引:10
|
作者
刘卫东 [1 ,2 ]
姜宛贝 [1 ]
唐志鹏 [1 ,2 ]
韩梦瑶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碳排放; 碳达峰; 碳强度; 能源结构; 经济增长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中国的碳达峰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确保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的大背景下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决策问题.本文从GDP增速、碳强度下降速率与碳达峰时间的关系出发,将“中国碳峰值目标的实现问题”转化为“碳排放强度下降速率的控制问题”.通过碳强度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碳强度预测模型构建、碳强度及CO排放量的情景模拟,建立了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的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发现,实现碳达峰的时间是由碳强度下降速率和GDP增速的相对关系决定的,而碳强度下降速率主要取决于能源结构和调控模式.若“十五五”期间的GDP增速为5.0%,当非化石能源占比为23.0%及以上时,中国能够于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此达峰情景下,达峰年份在2025~2029年之间,峰值平均值为112亿吨,分布范围为105~119亿吨.当“十五五”期间GDP增速为4.5%、5.5%和6.0%时,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达到23.0%、25.0%和27.0%时可在任意调控模式下实现达峰目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何时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和GDP增速目标.激进的能源转型能够加速实现碳达峰目标,但可能会增大能源系统的脆弱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68 / 128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 [1] 中国实现碳达峰的政策建议——基于碳定价机制模型的多情景模拟分析
    安祺
    庞军
    冯相昭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 46 (01) : 58 - 70
  • [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民用建筑能耗预测研究
    张露
    李永安
    刘学来
    [J]. 建筑技术, 2020, 51 (09) : 1129 - 1134
  • [3] 中美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
    刘竹
    孟靖
    邓铸
    路平
    关大博
    张强
    贺克斌
    宫鹏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 50 (11) : 1633 - 1642
  • [4] 中国碳强度关键影响因子的机器学习识别及其演进
    刘卫东
    唐志鹏
    夏炎
    韩梦瑶
    姜宛贝
    [J].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 2592 - 2603
  • [5] 中国实现碳减排双控目标的可行性及最优路径——能源结构优化的视角
    王勇
    王颖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10) : 4444 - 4455
  • [6] 增长动力转换与高质量发展
    刘秉镰
    陈诗一
    [J]. 经济学动态, 2019, (06) : 63 - 72
  • [7] 《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和气候政策目标:综合评估与政策选择
    莫建雷
    段宏波
    范英
    汪寿阳
    [J]. 经济研究, 2018, 53 (09) : 168 - 181
  • [8]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核算
    刘竹
    关大博
    魏伟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 48 (07) : 878 - 887
  • [9] 投资控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治理模拟
    顾高翔
    王铮
    [J]. 地理研究, 2017, 36 (11) : 2225 - 2238
  • [10] 不同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
    王勇
    王恩东
    毕莹
    [J]. 资源科学, 2017, 39 (10) : 1896 -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