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厂锡矿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探

被引:35
作者
李晓峰 [1 ,2 ]
杨锋 [3 ]
陈振宇 [1 ]
卜国基 [4 ]
王义天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元素分布; 成矿机制; 硫碳氧同位素; 闪锌矿; 铟; 大厂;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0.05.012
中图分类号
P618.44 [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西北海西-印支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断裂凹陷盆地中,是中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它主要由长坡-铜坑和高峰矿床、拉么矿床、大福楼矿床和亢马矿床等组成,其铟资源量约6000t。文章在对长坡-铜坑矿床、高峰矿床以及拉么矿床不同类型围岩(包括花岗岩质岩石)、矿石以及不同矿床类型中矿石矿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的In、Cu、Cd、Sn、Fe、Zn等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矿床、不同矿物组合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测试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大厂锡矿岩浆源区是富铟的,在正常的沉积岩中不存在铟的初始富集;In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与层状和块状的矿体关系密切。在成矿作用过程中,In的分布和富集对矿物组合和矿石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厂铟矿的形成是富铟的岩浆源区重融产生含铟岩浆,在岩浆侵位冷却过程中,由岩浆结晶所产生的流体携带In、Cu、Fe、Zn、Sn等成矿元素从岩浆中出溶,形成含In的成矿流体。水-岩反应以及在大气降水来源流体的参与下,导致In、Cu、Fe、Zn、Sn等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富集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J].
李华芹 ;
王登红 ;
梅玉萍 ;
梁婷 ;
陈振宇 ;
郭春丽 ;
应立娟 .
地质学报, 2008, (07) :912-920
[2]   广西大厂锡矿田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 [J].
蔡明海 ;
何龙清 ;
刘国庆 ;
吴德成 ;
黄惠明 .
地质论评, 2006, (03) :409-414
[3]   广西南丹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 [J].
王登红 ;
陈毓川 ;
陈文 ;
桑海清 ;
李华芹 ;
路远发 ;
陈开礼 ;
林枝茂 .
地质学报, 2004, (01) :132-138+146
[4]   地球深部流体演化与矿石成因 [J].
张荣华 ;
胡书敏 .
地学前缘, 2001, (04) :297-310
[5]   大厂矿田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J].
李万青 .
世界有色金属, 2001, (10) :33-36
[6]   大厂矿田西矿带赋矿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 [J].
卜国基 .
采矿技术, 2001, (03) :1-2+4
[7]   大厂锡矿田巴力—龙头山区生物礁灰岩中构造控矿作用及矿化地质特征 [J].
邱华安 .
南方自然资源, 1987, (02) :73-84
[8]   大厂矿田分散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 [J].
李锡林 ;
章振根 .
地质与勘探, 1981, (07) :19-25
[9]  
广西大厂矿田100号与105号矿体成矿研究[D]. 宁洪峰.中南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