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降水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57
作者
邹文秀 [1 ]
韩晓增 [1 ]
江恒 [1 ,2 ]
杨春葆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降水; 土壤水分; 气象; 标准降水指数(SPI); 土壤供水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水分是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了探讨东北黑土区可持续的土壤水分管理方式,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为基础,利用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值(标准降水指数)研究了该地区1952-2008年的大气降水情况,同时分析了土壤水分对大气降水(1999-2008年)的响应。1952-2008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40 mm,标准差为121 mm,生长季内平均降水量为473 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7.60%。利用标准降水指数(SPI)将1952-2008年大气降水划分为7个不同的干/湿状态,分别是极端干旱,严重干旱、中等干旱、平常年份、中等湿润、非常湿润和极端湿润。分析近10 a(1999-2008)大气降水的SPI值发现极端干旱的年份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对生长季末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为湿润的年份(2003年,SPI值=1.5)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639.70 mm),而在极端干旱的年份(2004年,SPI=-2.6)土壤含水量达到了最低值(512.21 mm)。年际间降水量的差异也影响了土壤的供水特征特,同时肥料的施用增加了作物对土壤中水分的消耗。根据降水合理地管理东北黑土区的土壤水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 [J].
姚艳敏 ;
魏娜 ;
唐鹏钦 ;
李志斌 ;
余强毅 ;
许新国 ;
陈佑启 ;
何英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8) :95-100
[2]   黄土丘陵沟壑区鱼鳞坑雨季土壤水分状况 [J].
李萍 ;
朱清科 ;
赵磊磊 ;
常存 ;
周毅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7) :76-81
[3]   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试验 [J].
包含 ;
侯立柱 ;
刘江涛 ;
李蕾蕾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7) :70-75
[4]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 [J].
黄晚华 ;
杨晓光 ;
李茂松 ;
张晓煜 ;
王明田 ;
代姝玮 ;
马洁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7) :50-59
[5]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J].
云雷 ;
毕华兴 ;
田晓玲 ;
马雯静 ;
崔哲伟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938-944
[6]   降水年型对黑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王守宇 ;
乔云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138-142
[7]   干旱条件下黑土农田水分特征研究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王守宇 ;
李良皓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4) :677-680
[8]   长期施肥对大豆地土壤蒸发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王守宇 ;
李良皓 ;
王凤仙 ;
王凤菊 .
大豆科学, 2009, 28 (03) :487-490+494
[9]   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李良皓 ;
王凤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2) :236-239
[10]   陕北黄土区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J].
王延平 ;
邵明安 ;
张兴昌 .
生态学报, 2008, (08) :3769-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