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序列突变点识别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42
作者
田小靖 [1 ]
赵广举 [1 ,2 ]
穆兴民 [1 ,2 ]
胡晋飞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水文序列; 突变点; 识别方法; 黄河中游;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19.02.005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水文序列突变点的识别是研究水文序列突变特征的重要环节,对水文分析和水文模拟预测意义重大。选取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9种水文序列突变点识别方法,即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M-K)、有序聚类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Pettitt法、BFAST法、水文情势突变法(RSI)、Lee-Heghinian法和Yamamoto法,采用黄河中游头道拐站和龙门站1960-2016年的57年长时间序列输沙数据,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和Lee-Heghinian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取输沙序列突变点,RSI和Pettitt检验法的适用性最好(p<0.01),M-K检验法次之(p<0.05),Yamamoto法最差;BFAST法不仅能够识别月尺度水文序列的突变点,也可用于解析其阶段性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Analyses of trends and causes for variation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J]. Hongling Shi,Chunhong Hu,Yangui Wang,Cheng Liu,Huimei L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7(02)
[2]   60年来黄河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价 [J].
欧阳潮波 ;
王文龙 ;
田勇 ;
田世民 .
泥沙研究, 2016, (04) :55-61
[3]   渭河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分析 [J].
赵静 ;
黄强 ;
刘登峰 .
水力发电学报, 2015, 34 (03) :14-20
[4]   黄河上游头道拐站年径流输沙系列突变点识别与综合诊断 [J].
冉大川 ;
姚文艺 ;
焦鹏 ;
张攀 ;
张楠 .
干旱区研究, 2014, (05) :928-936
[5]   近60年黄河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赵广举 ;
穆兴民 ;
田鹏 ;
王飞 ;
高鹏 .
资源科学, 2012, 34 (06) :1070-1078
[6]   1956-2009年延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J].
徐学选 ;
高朝侠 ;
赵娇娜 .
泥沙研究, 2012, (02) :12-18
[7]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J].
穆兴民 ;
张秀勤 ;
高鹏 ;
王飞 .
水文, 2010, 30 (04) :47-51
[8]   水文序列变异点检验方法的性能比较分析 [J].
雷红富 ;
谢平 ;
陈广才 ;
李晶 .
水电能源科学, 2007, (04) :36-40
[9]   洪水时间序列干扰点的统计推估 [J].
丁晶 .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1986, (05) :36-41
[10]   Phenological change detection while accounting for abrupt and gradual trends in satellite image time series [J].
Verbesselt, Jan ;
Hyndman, Rob ;
Zeileis, Achim ;
Culvenor, Darius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0, 114 (12) :2970-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