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熵的长株潭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被引:18
作者
郭荣中 [1 ,2 ]
杨敏华 [1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2]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信息熵; 土地利用结构; 长株潭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1996-2008年长株潭区域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8年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分析可知:林地、果园、桑园、交通用地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 [J].
石培基 ;
董翰蓉 ;
潘竟虎 .
土壤通报, 2012, 43 (02) :263-268
[2]   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J].
刘敬财 ;
周宝同 ;
赵昆昆 ;
冯晓红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32) :221-225
[3]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J].
雷征 ;
董捷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02) :147-151
[4]   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J].
杨杰 ;
王印传 ;
许皞 ;
郜文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6) :429-435
[5]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J].
潘竟虎 ;
刘普幸 ;
赵军 .
土壤, 2008, (02) :306-311
[6]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J].
潘竟虎 ;
石培基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2) :227-230
[7]   基于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J].
沈非 ;
查良松 ;
李军利 ;
朱丽 .
土壤, 2007, (06) :958-963
[8]   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J].
陈志 ;
胡勇 ;
刘成武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6) :8299-8301+8332
[9]   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信息熵与分形机制研究 [J].
匡文慧 ;
张树文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1) :73-80
[10]   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J].
董杰 ;
杨春德 ;
周秀慧 ;
叶方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4) :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