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皖毗邻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相展布规律

被引:7
作者
王恕一
朱洪发
陈亚中
施伟军
不详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2]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无锡
[3] 无锡
[4] 无锡
关键词
长兴期; 海绵; 生物滩; 沉积相展布; 晚二叠世; 镁灰岩世; 二叠纪; 台地边缘相; 长兴组; 盆地边缘相; 碳酸盐台地斜坡脚相; 蓝绿藻; 蓝藻门; 大隆组; 骨架岩; 生物礁; 毗邻地区; 接壤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浙皖毗邻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宣城、广德、宜兴、江阴一线以西为盆地相。其东,南至无锡、长兴、泾县一带为盆地边缘相,此二相大致相当于大隆组和“黑长兴”。盆地边缘相以东”为台地相沉积,即“白长兴”分布区,在台地相与盆地边缘相过渡带上,发育着高能的台地边缘相沉积,无锡嵩山长兴组就是一个典型的海绵礁沉积组合。苏州西山马石山长兴组则是一个中上部夹海绵生物丘的绿藻滩相沉积,两剖面均反映了台缘高能的环境,沿西山、嵩山往北至沙洲、向南至吴兴南皋桥一带。长兴组较两侧变厚,这一带又恰好位于“黑长兴”与“白长兴”相变带上,明显地勾划出了台地边缘走向,从而构成了本区长兴期由盆地—盆地边缘—台地边缘—台地相有规律的相带分布特征。 根据本区沉积相展布规律,笔者认为长兴期并不存在江阴—宜兴古隆起,这一带长兴期沉积是三叠早期剥蚀而缺失的,台地边缘高能带则分布于“黑长兴”与“白长兴”交界处的“白长兴”一侧,此相带中海绵礁和生物滩的发现为本区寻找烃类及其他有关矿产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