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贫困减缓与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36
|
作者
梁榜 [1 ,2 ]
李晓琳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 上海黄金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贫困减缓; 农村地区收入分配; 弱势群体; 精准扶贫;
D O I
10.13910/j.cnki.shjr.2021.05.002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4 ; 1201 ;
摘要
本文利用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农村地区家庭贫困减缓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发生率,特别是有助于改善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缩小陷入贫困的家庭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结果同样支持了普惠金融政策和规划实施的减贫效应,同时,法制环境的改善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增强减贫效应的发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和促进家庭创业行为,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贫困减缓、改善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地,从家庭自身禀赋特征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更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处于弱势或者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而间接降低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此外,通过家庭数据构造地区层面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的实证检验结果,也直接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体现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包容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