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北方部分麦区白粉病菌小种动态及流行相关区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11
作者
迟文娟
曹远银
朱桂清
张晓蕾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 生理小种; 毒力频率; 基因推导;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7.06.003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2004和2005年采自东北春麦区及山东、河北冬麦区的小麦白粉病110个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毒性频率测定;同时,测定了上述地区及与上述地区白粉病流行密切相关区的91份重要的生产和后备品种(系)的抗性及基因。结果表明:2004和2005年东北春麦区,2005年山东、河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均为15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3.7%~16.0%,其次为415号和11号小种,出现频率为7.8%~12.0%。2004和2005年小麦白粉病毒力频率分析中,V3a、V3b、V3c、V5、V7、V8和V17的毒力频率均高于73.5%;V2、V4、V12、V16、V19和V21的毒力频率最低,为0~27.4%。上述白粉病流行相关区生产和后备品种(系)总体抗性不强,抗性较强的品种(系)推导出抗病基因主要为Pm21、Pm2+6及未知复合抗性基因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67 / 5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毒性基因分析 [J].
魏松红 ;
曹远银 ;
牟连晓 .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01) :27-31
[2]   小麦白粉病纯化菌种保存方法 [J].
曹远银 ;
于基成 ;
刘秋 ;
魏松红 .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03) :271-274
[3]   甘肃中西部春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分析 [J].
王龙 ;
王生荣 ;
甘丽萍 .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01) :106-110
[4]   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初步研究 [J].
季宏平 ;
孟庆林 ;
王芊 ;
张匀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04) :110-112
[5]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RAPD分析 [J].
魏松红 ;
王罡 ;
张领兵 ;
张艳贞 ;
杨家书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35-37+40
[6]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菌种群动态分析 [J].
毛国杰 ;
李占辉 ;
杨家书 ;
田成文 ;
洪卫卫 .
植物保护, 1999, (03) :4-7
[7]   小麦白粉病抗源贵农21在育种中的利用 [J].
龙增栋 ;
何庆才 ;
廖玉梅 .
贵州农业科学, 1998, (01) :3-5
[8]   贵州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 [J].
任明见 ;
朱文华 ;
张庆勤 .
贵州农业科学, 1997, (06) :12-15
[9]   我国小麦白粉病小种毒力变异动态简报 [J].
盛宝钦,向齐君,段霞瑜,周益林 .
植物保护, 1995, (01) :4-4
[10]   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 [J].
盛宝钦,周益林,王剑雄,段霞瑜,向齐君 .
华北农学报, 1994, (01) :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