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72
作者
李朝霞
赵世杰
孟庆伟
邹琦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泰安
[3] 泰安
关键词
小麦; 粒叶比; 生理基础; 综合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粒叶比是衡量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一种数量化表示方法,被作为筛选高产品种的综合指标。本文主要从生长发育时期、叶面积和茎蘖等的生长变化动态、衰老期间冠层叶片的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等方面对高粒叶比小麦群体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的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分配动态,认为粒叶比高的群体,其经济系数较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灌浆期热胁迫对小麦不同绿色器官光合性能的影响(英文) [J].
徐晓玲 ;
王志敏 ;
张俊平 .
植物学报, 2001, (06) :571-577
[2]   冬小麦品种粒重叶比的遗传研究 [J].
谢令琴 ;
谷俊涛 ;
荣广哲 ;
王秀敏 .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1, (02) :31-35
[3]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J].
封超年 ;
郭文善 ;
王甫同 ;
朱新开 ;
彭永欣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6) :47-55
[4]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研究 [J].
于经川 ;
刘兆晔 ;
赵倩 ;
丁晓义 ;
邵锡珍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 (03) :18-21
[5]   玉米群体粒叶比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 [J].
王昭 ;
鞠章纲 ;
卢家栋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1) :17-21
[6]   小麦群体粒叶比对产量的影响 [J].
陈红明 ;
孙长峰 ;
郑建华 ;
杨东风 .
江苏农业科学, 1998, (01) :13-16
[7]   晚播小麦灌浆期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群体调节的效应 [J].
王振林 ;
贺明荣 ;
尹燕枰 ;
曹鸿鸣 .
作物学报, 1997, (03) :257-262
[8]   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研究——Ⅰ.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特点及其生理生化基础 [J].
王纪华 ;
王树安 ;
赵冬梅 ;
梁振兴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6, (03) :33-40
[9]   用日净光合总量分析冬小麦绿色器官的光合生产能力 [J].
洪佳华,刘明孝,杜宝华,仝乘风 .
中国农业气象, 1996, (03)
[10]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J].
郭文善 ;
封超年 ;
严六零 ;
彭永欣 ;
朱新开 ;
宗爱国 .
作物学报, 1995, (03) :33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