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调查及水环境初步分析

被引:84
作者
况琪军
毕永红
周广杰
蔡庆华
胡征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武汉
[4]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5] 研究员
[6] 博导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湖北库区; 蓄水前后; 藻类; 水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湖北库区干流江段及其主要支流的藻类生态特征及水质状况,结果显示,蓄水前(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和蓄水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三峡湖北库区江段藻类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差异。蓄水前共鉴定藻类7门66属79种,硅藻、绿藻、蓝藻分别占34.6%,38.5%和10.3%,其余藻类合计16.6%。蓄水后,藻类的总种类数增至151种,硅藻、绿藻、蓝藻所占比例依次为23.8%,55.0%和9.9%,其余藻类合计11.3%。藻类的细胞密度,蓄水前,干流平均272.6×104ind/L,支流1042×104ind/L;蓄水后,干流和支流的平均细胞密度分别高达384.8×104ind/L和2006.7×104ind/L,较蓄水前增加41.2%和92.6%,数据说明,三峡成库过程对湖北库区水生态系统中的藻类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尤以对支流中的影响更为明显。作者通过分析蓄水后库区水质下降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质预测 [J].
雒文生 ;
谈戈 .
水电能源科学, 2000, (04) :46-48
[2]   三峡库区库岸防护工程研究 [J].
蒋中明 ;
高德军 ;
杨学堂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32-34+37
[3]  
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简明教程[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祁俊生主编, 1998
[4]   中国湖泊和水库的营养分类 [J].
何志辉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7, (01) :1-10
[5]   武汉东湖富营养化的综合评价 [J].
蔡庆华 .
海洋与湖沼, 1993, (04) :335-339
[6]   综合生物塘中的藻类研究Ⅱ [J].
况琪军,夏宜 ,吴振斌 .
水生生物学报, 1994, (02) :97-106
[7]   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J].
刘凤 ;
华涂敏 .
水电站设计, 1998, (04) :34-37
[8]   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水华”成因分析 [J].
况琪军 ;
谭渝云 ;
万登榜 ;
张家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1) :64-71
[9]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J].
吴飚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4) :487-490
[10]   三峡库区水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J].
黄秀山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