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政策梯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项——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循环累积因果聚集机制的探讨

被引:19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循环累积因果聚集机制; 政策梯度;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0.01.012
中图分类号
F119.9 [世界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多数研究认为,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而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由于循环累积因果聚集机制的存在,适度降低区域市场开放度才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市场开放度足够高时,"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相互作用产生的聚集力非常强大。此时,一旦一个地区开始吸引到一些流动要素,流入的要素就会继续扩大这种聚集力,这将继续吸引流动要素的流入,形成一种不断加剧区域发展差距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因而,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适度降低区域市场开放度以打破这种聚集机制。市场开放度受区域政策一致性程度影响很大,因此,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设立适度的差别性政策。适度的"政策梯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选项。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J].
陈栋生 .
当代财经, 2008, (03) :5-13
[2]   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的对策 [J].
史桂芬 .
经济研究参考, 2007, (54) :15-16
[3]   金融转型期中国区域资本配置差异及其形成 [J].
巴曙松 ;
刘孝红 ;
牛播坤 .
国际贸易, 2006, (11) :49-54
[4]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5]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J].
林理升 ;
王晔倩 .
经济研究, 2006, (03) :115-125
[6]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博弈分析 [J].
谢晓波 .
社会科学战线, 2004, (04) :100-104
[7]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J].
刘夏明 ;
魏英琪 ;
李国平 .
经济研究, 2004, (07) :70-81
[8]   区际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J].
李颖 ;
陈银生 .
经济体制改革, 2004, (03) :124-126
[9]   区域协调发展析论 [J].
杨保军 .
城市规划, 2004, (05) :20-24+42
[10]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J].
范剑勇 ;
王立军 ;
沈林洁 .
管理世界, 2004, (04) :2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