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气候影响的研究评述

被引:83
作者
李双林 [1 ]
王彦明 [1 ,2 ]
郜永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 海面温度; 东亚季风; 气候变化;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9.03.006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the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是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空间上具有海盆尺度、时间上具有多十年尺度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准周期性暖冷异常变化。它具有65~80a周期,振幅为0.4℃。AMO的形成与热盐环流的准周期性振荡有关,它是气候系统的一种自然变率。诸多研究表明,AMO在北大西洋局地气候及全球其他区域气候演变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欧亚大陆的表面气温,美国大陆、巴西东北部、西非以及南亚的降水,北大西洋飓风等都与之密切相关。AMO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调制作用,暖位相AMO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冷位相则相反。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AMO对未来气候预测的意义,认为最近20多年来我国冬季的显著增暖与AMO处于暖位相有关,是人类温室气体强迫与暖位相AMO(自然因子)两种增暖影响相叠加的结果。随着AMO逐渐转入冷位相,我国冬季变暖趋势将放慢,并有望于21世纪20年代中期逆转。
引用
收藏
页码:458 / 4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Respons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to Weakening of Atlanti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J]. 陆日宇,Buwen DO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5)
[2]   大洋间海表温度遥联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 [J].
严厉 ;
王盘兴 ;
管兆勇 ;
杨晓苑 .
气象科学, 2008, (02) :133-138
[3]   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讨论 [J].
白爱娟 ;
翟盘茂 .
气象科学, 2007, (05) :584-590
[4]   大洋间SST遥联与亚太夏季风异常的关系 [J].
杨晓苑 ;
王盘兴 ;
覃军 ;
卢楚翰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2) :194-200
[5]   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J].
曲金华 ;
江志红 ;
谭桂容 ;
孙力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57-5563
[6]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北大西洋涛动和海温异常的联系 [J].
徐海明 ;
何金海 ;
董敏 .
气象学报, 2001, (06) :694-706
[7]   20世纪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年代际变化试评估 [J].
周天军 ;
王绍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3) :294-304
[8]   东亚冬、夏季风百年强度指数及其气候变化 [J].
施能 ;
鲁建军 ;
朱乾根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6, (02) :168-177
[9]  
Influence of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on the winter climate of East China[J] . Shuanglin Li,Gary T. Bat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7 (1)
[10]  
A tree‐ring bas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since 1567 A.D[J] . Stephen T. Gray,Lisa J. Graumlich,Julio L. Betancourt,Gregory T. Pederson.Geophys. Res. Lett. . 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