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华南降水季节循环由双峰型向单峰型的转变

被引:16
作者
高辉 [1 ]
蒋薇 [2 ]
李维京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 江苏省气象局气候中心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华南后汛期; 双峰型; 单峰型; 夏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最新观测资料揭示了近20年华南地区汛期降水已由典型的双峰型季节变化特征向单峰型转变,传统前汛期和后汛期之间少雨间歇期的降水量出现了明显增强,并表现为强降水事件的增多.这一转型的原因,一是7月热带太平洋海温在近20年不断升高,尤其是140°E以西的台风生成源地,海温的增幅更加明显,使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位置更加偏西,对华南沿海地区的台风性降水影响也更直接.除海温上升外,东亚陆表温度也在上升,且增温幅度强于海洋,陆地和海洋温差的季节性转换提早,使夏季风爆发提早,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更早东撤至热带洋面,华南地区对流活跃,季风性降水增多.此外,受西太平洋海温增暖影响,副高位置更加偏西,源自副高西南侧的水汽更直接输送至华南地区.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华南7月降水增多,弥合了前、后汛期间的低谷.这一结果可望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特征的新认识,并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438 / 14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J].
虞海燕 ;
刘树华 ;
赵娜 ;
李栋 ;
于永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4) :1-11
[2]   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 [J].
高荣 ;
钟海玲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冰川冻土, 2011, 33 (02) :254-260
[3]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 [J].
梁进 ;
任福民 ;
杨修群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 32 (01) :10-22
[4]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J].
司东 ;
丁一汇 ;
柳艳菊 .
科学通报, 2010, 55 (01) :68-73
[5]   1880—2006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J].
赵振国 ;
朱艳峰 ;
柳艳香 ;
许力 ;
孙林海 ;
李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2) :95-100
[6]   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转换与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 [J].
祁莉 ;
何金海 ;
张祖强 ;
宋金暖 .
科学通报, 2007, (24) :2895-2899
[7]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徐怀刚 .
气象学报, 2007, (06) :946-958
[8]   正常季风年华南夏季“旱涝并存、旱涝急转”之气候统计特征 [J].
吴志伟 ;
李建平 ;
何金海 ;
江志红 ;
竺夏英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2) :1665-1671
[9]   东南沿海前汛期与后汛期降水的比较分析 [J].
任广成 ;
范飞龙 ;
沈爱华 .
海洋预报, 2007, (01) :16-24
[10]   北半球环状模(NAM)、东北冷涡与前汛期华南旱涝 [J].
苗春生 ;
吴志伟 ;
何金海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5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