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80
作者
龙花楼
王文杰
翟刚
刘松
张清春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国土整治研究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国土整治研究室,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国土整治研究室,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国土整治研究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典型相关分析; 安徽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利用GIS技术,基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安徽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变化范围广,几乎遍及全省各个角落;西部和南部山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在合肥—巢湖—芜湖—马鞍山一片其变化幅度最大。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时间上表现为:耕地(含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其次为草地和林地,代之以城镇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迅速增加;1987~1995年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1995~2000年的变化幅度。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省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作用大小。对1987~1995年安徽省土地变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分析——以长江沿线样带为例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44-149
[2]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1, (04) :417-425
[3]   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周万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1) :15-21
[4]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81-384
[5]   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J].
陈宁强 ;
戴锦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3) :61-66
[6]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庄大方 .
遥感学报, 1999, (02) :51-55+83
[7]  
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概要[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