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七性”关系的煤层气、页岩气测井评价

被引:31
作者
孙建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煤层气; 页岩气; 含气量; 产气量; 测井属性;
D O I
10.16489/j.issn.1004-1338.2013.05.001
中图分类号
P631.81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称性思考,分析了煤层气与页岩气的沉积与成藏差异;总结出岩相与矿物组分特性、物性与孔隙结构特性、地化特性、含气与产气特性、地层压力与流体特性、射孔与压裂优化完井特性、测井属性等新"七性"关系测井评价方法。指出应从生、储、盖、运、圈、保的6大地质要素以及水平井地质导向、压裂检测、井筒质量检测、注入与产出监测等4大工程要素进行系统思考指导测井评价,提出以生气、排气、含气、产气的4要素测井评价目标,形成认识指导测井评价。煤层气以吸附气为主,负向构造是更有利的聚集场所。吸附气能否达到饱和、现场解吸气分析赋存机制,对认识煤层气和页岩气层以指导测井含气量评价至关重要。建议加速高精度和大尺度测井方法研究以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加强测井属性分析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和顺地区煤层气工业组分与含气量计算研究 [J].
张作清 .
测井技术, 2013, 37 (01) :99-102
[2]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洪林 ;
王红岩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9) :5-9+125
[3]   关于煤层气、页岩气,谁应优先开发利用的讨论 [J].
潘伟尔 .
中国能源, 2012, 34 (07) :20-21+9
[4]   中美页岩气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差异研究与启示 [J].
李建忠 ;
李登华 ;
董大忠 ;
王社教 .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06) :56-63
[5]   页岩气纳米级孔隙渗流动态特征 [J].
李治平 ;
李智锋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4) :50-53+123
[6]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泥页岩油气“五性”指标 [J].
张晋言 ;
孙建孟 .
测井技术, 2012, 36 (02) :146-153
[7]   页岩气资源量分类评价方法探讨 [J].
潘仁芳 ;
陈亮 ;
刘朋丞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05) :172-174
[8]   美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李世臻 ;
曲英杰 .
中国矿业, 2010, (12) :17-21
[9]   煤层气与页岩气聚集主控因素对比 [J].
姜文利 ;
赵素平 ;
张金川 ;
叶欣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6) :1057-1060
[10]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J].
褚会丽 ;
檀朝东 ;
宋健 .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0, (09)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