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种子形态变异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19
作者
洑香香
刘红娜
周晓东
洪雪婷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山茱萸; 种子形态; 群体; 环境因子;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0043
中图分类号
Q944.3 [植物生态形态学]; S567.19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1008 ;
摘要
山茱萸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各省地区。由于土壤和气候的影响,分布区间山茱萸种子的形态变异较大。本文对4个省7个山茱萸群体的种子形态指标(种长、种宽、种子体积和种形系数)变异、种子形态指标间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种子形态地理变异趋势和群体聚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种子形态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宽度与体积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宽度和种子体积的地理变异趋势明显;基于种子形态指标的聚类分析可将7个群体分为2个聚类群,北方群包括陕西佛坪、陕西汉中和河南栾川,南方群包括安徽宁国、安徽黄山、江苏镇江和安徽旌德。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筛选优良山茱萸种源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Domestication potential of Marula (Sclerocarya birrea subsp caffra)in South Africa and Namibia:: 1.: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fruit traits [J].
Leakey, R ;
Shackleton, S ;
Plessis, P .
AGROFORESTRY SYSTEMS, 2005, 64 (01) :25-35
[2]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leaf; cone and seed morphology of Pinus greggii in navite forests.[J].Jeffrey K. Donahue;Javier Lopez Upton.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6, 1
[3]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 [J].
刘志龙 ;
虞木奎 ;
马跃 ;
唐罗忠 ;
方升佐 .
生态学报, 2011, 31 (22) :6796-6804
[4]   乌桕不同种源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 [J].
黄雪方 ;
金雅琴 ;
李冬林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1 (04) :44-48
[5]   苦槠种子形态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 [J].
岳华峰 ;
邵文豪 ;
井振华 ;
卢萍 ;
黄琳 ;
姜景民 .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 (03) :453-456
[6]  
青钱柳天然群体种子性状表型多样性.[J].佘诚棋;杨万霞;方升佐;尚旭岚;.应用生态学报.2009, 10
[7]   不同山茱萸种质资源形态和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J].
关锰 ;
白成科 ;
刘娇 ;
王喆之 .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05) :912-920
[8]   山茱萸的化学、药理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J].
杨剑芳 ;
路福平 ;
高文远 ;
黄明勇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12) :127-130+133
[9]   山茱萸种子形态和蛋白电泳分析 [J].
陈随清 ;
李雪菊 ;
石俊英 ;
王利丽 .
中药材, 2006, (12) :1265-1267
[10]   山茱萸栽培品种调查 [J].
陈随清 ;
董诚明 ;
杨晋 ;
冀春茹 ;
章运典 .
中药材, 2002, (05) :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