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被引:9
作者
王振华
王义波
王永普
张新
董家璞
柳家友
机构
[1]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郑州
[2] 漯河市农科所!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产量;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00.01.007
中图分类号
S513.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 60~ 90年代初我国自育和引进的39个骨干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遗传改良效应的研究表明 ,随着年代的推移 ,自交系的穗位高、穗位高 /株高比值明显降低 ,茎粗逐渐增加 ,株形更趋紧凑 ,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逐渐减少 ,改良效果显著。在产量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的改良效果显著 ,单株粒重有所增加 ,但改良效果不明显 ,其它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J].
史新海 ;
隋方功 ;
宋再华 ;
王广明 ;
张延胜 ;
范深问 ;
潘信芳 ;
束春德 .
作物学报, 1996, (06) :750-756
[2]   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 [J].
吴景锋 .
玉米科学, 1995,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