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热敏探穴针刺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42
作者
黄安 [1 ]
庞宇舟 [2 ]
汤倩倩 [3 ]
徐晶 [4 ]
林基勇 [2 ]
李建颖 [2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
[2] 广西中医药大学
[3]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4]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针灸; 壮医; 热敏灸; 甲氨蝶呤; 美洛昔康;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随机对照试验;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8.03.005
中图分类号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评价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配合抗风湿病联盟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3年更新的用药指南制定用药方案:甲氨蝶呤片7.5 mg口服,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0 mg口服,每天2次;硫酸羟氯喹片20 mg口服,每天2次;美洛昔康片1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法治疗,使用点燃的壮医药艾在病变关节附近施行温和灸,探寻热敏点,然后进行壮医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均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28个关节肿胀关节个数(SJC 28)、28个关节压痛关节个数(TJC 28)、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tGA)、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hGA),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水平,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最终163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观察组81例,对照组82例。两组治疗4周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SJC 28、TJC 28、PtGA、PhGA、DAS 28及RF、A-CCP、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SJC 28、TJC 28、PtGA、PhGA、DAS 28评分及CRP、ES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RF、ACCP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69/81),高于对照组的70.73%(58/82,P<0.05)。结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J].
王佳 ;
王钢 ;
王涛 ;
田杰祥 ;
杨芳 ;
王丽琴 ;
刘海龙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 (24) :185-189
[2]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J].
庞宇舟 ;
徐晶 ;
黄安 ;
唐静 ;
梁宗挺 ;
陈筱悦 .
环球中医药, 2015, 8 (07) :872-873
[3]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技术规范研究 [J].
滕红丽 ;
胡玉萍 ;
杜广中 ;
蒋筱 ;
何志娟 ;
邓娟娟 .
中医外治杂志, 2014, (03) :3-5
[4]   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陈日新 ;
康明非 .
中医杂志, 2006, (12) :905-906
[5]   壮医药线灸临床应用三法 [J].
崔丽萍 .
中国针灸 , 2000, (07) :39-40
[6]  
中国壮医针刺学[M].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辰, 2014
[7]  
壮医药学概论[M].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宠宇舟, 2006
[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郑筱萸主编, 2002
[9]  
中国壮医学[M].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黄汉儒主编, 2001
[10]  
Incidenc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Swede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Assessment of Incidence, Its Determinants, and Treatment Penetration[J] . Jonas K. Eriksson,Martin Neovius,Sofia Ernestam,Staffan Lindblad,Julia F. Simard,Johan Askling.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20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