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

被引:64
作者
傅云飞 [1 ]
刘奇 [1 ]
自勇 [1 ]
冯沙 [1 ]
李跃清 [2 ]
刘国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卫星遥感和气候环境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气象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TRMM卫星; 降水结构; 潜热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7 [卫星探测];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结果、GPCP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特点。GPCP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它的东南部,7月和8月雅鲁藏布河谷及其以东的横断山脉地区降水显著,平均最大雨强达7 mm/h;而TRMM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存在一降水大值区,强度近3 mm/h;GPCP给出的地表降水率较TRMM测雨雷达探测结果高出一倍以上;夏季高原西部的平均降水率小于4 mm/h(GPCP)/2 mm/h(TRMM PR)。TRMM PR探测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高原降水云"雨顶"(Storm Top)较周边地区高出2 km4 km,如同"塔"状分布。研究结果还指出因地表海拔高,TRMM PR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不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根据降水廓线的特征,文中定义了青藏高原三种降水类型:深厚强对流、深厚降水和浅薄对流,并通过标准化廓线方法,指出了不同类型降水廓线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周边地区降水廓线的差异。文中还给出了高原夏季总潜热分布及平均廓线,指出了高原潜热平均廓线与周边地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原降水具有强烈的日变化,降水峰值出现在午后地方时16点左右,这些降水多以零散块状水平分布,而在垂直剖面上呈"馒头"状分布。统计结果还发现青藏高原上对流活动较周边地区活跃,高耸的对流活动所形成的"云塔"如同"天梯",使得低层大气中的高水汽含量和低臭氧含量空气向高空输送,进而造成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低层水汽大值区和臭氧低值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夏季青藏高原潜热分布及其廓线特征 [J].
刘奇 ;
傅云飞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7, (03) :303-309
[2]   TRMM卫星探测青藏高原谷地的降水云结构个例分析 [J].
傅云飞 ;
李宏图 ;
自勇 .
高原气象, 2007, (01) :98-106
[3]   Climatology Comparison Studies of Precipitations Between GPCP and Rain Gauges in China [J].
自勇 ;
许吟隆 ;
傅云飞 .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2006, (03) :322-333
[4]   从气象卫星资料揭示的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系的日变化 [J].
陈隆勋 ;
宋玉宽 ;
刘骥平 ;
王文 .
气象学报, 1999, (05) :549-560
[5]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M].周明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0,
[6]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M].陶诗言等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7]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8]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1998 over East Asia as derived from TRMM PR.[J].Fu Yunfei;Lin Yihua;Guosheng Liu;Wang Qia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