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与拔节期淹涝抑制夏玉米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被引:49
作者
刘祖贵 [1 ]
刘战东 [1 ]
肖俊夫 [1 ]
南纪琴 [1 ]
巩文军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焦作市广利灌区管理局
关键词
水分; 生长; 粮食; 淹涝时期; 淹涝历时; 夏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明夏玉米对不同淹涝时期与历时的响应规律,采用防雨棚下有底测坑试验在夏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不同的淹涝天数(2、4、6、8、10d),分析了淹涝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涝对夏玉米株高的影响随着淹涝时期的后移而减小,苗期淹涝对株高影响最大,拔节期次之,抽雄吐丝期影响较小,且随着淹涝历时的增加株高呈降低趋势,而灌浆期淹涝对株高无显著性影响。苗期淹涝解除后,因玉米前期的补偿生长能力强,受涝处理的株高与对照(CK)间的差异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少;而拔节期淹涝植株的补偿生长能力较弱,各处理灌浆期的株高与CK间的差异仍较大。不同淹涝处理下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趋势与株高一致,任一生育期发生淹涝,其LAI随着淹涝历时的增加逐渐降低。与CK相比,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淹涝使株高和LAI平均分别降低5.49%~45.26%、2.38%~35.62%、1.60%~8.23%、0.63%~5.15%和17.36%~62.42%、14.81%~46.56%、4.40%~17.34%、1.97%~15.39%。淹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也具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生长前期,苗期淹涝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影响很小,灌浆期无影响。此外,任一生育阶段发生淹涝,其果穗长、出籽率、穂粒质量、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均随淹涝历时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淹涝分别减产17.98%~54.97%、9.12%~100%、2.58%~28.63%和5.93%~20.28%,其淹涝历时分别达到2、4、6、4d时就会造成显著减产,减产率分别为17.98%、21.34%、12.99%和13.52%。可见苗期和拔节期是夏玉米淹涝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避免该生育期发生淹涝。该研究可为对夏玉米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玉米灌浆期渍水对产量及氮磷淋失量的影响 [J].
周新国 ;
韩会玲 ;
李彩霞 ;
郭树龙 ;
郭冬冬 ;
陈金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99-103
[2]   淹水历时与排水对夏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J].
刘战东 ;
肖俊夫 ;
冯跃华 ;
刘祖贵 .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 (01) :32-35+39
[3]   豫东平原夏玉米耐淹试验研究 [J].
冯跃华 ;
姜云鹭 ;
肖俊夫 .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30 (06) :120-122
[4]   淹水对河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李香颜 ;
刘忠阳 ;
李彤霄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2) :19849-19851
[5]   淹水对夏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J].
李香颜 ;
刘忠阳 ;
李彤宵 .
气象科学, 2011, 31 (01) :79-82
[6]   淹涝对夏玉米形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J].
刘战东 ;
肖俊夫 ;
南纪琴 ;
冯跃华 .
人民黄河, 2010, 32 (12) :157-159
[7]   东北农田涝渍成因和治理研究概况 [J].
刘兵 ;
朱广石 ;
王平 ;
金剑 ;
王光华 ;
刘晓冰 .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11) :276-278
[8]   以涝渍连续抑制天数为冬小麦排水指标的试验 [J].
邵光成 ;
俞双恩 ;
刘娜 ;
徐立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56-60
[9]   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王成业 .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08) :20-21
[10]  
Chang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Leaves and Roots of Waterlogging-Tolerant and Waterlogging-Sensitive Maize Genotypes at Seedling Stage[J]. TANG Bin, XU Shang-zhong, ZOU Xi-ling, ZHENG Yong-lian and QIU Fa-zhan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P.R.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