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5
|
作者
吴振彪
朱平
王彦宏
冷南
樊春梅
张惠琴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盟斑点法;
D O I
10.13423/j.cnki.cjcmi.003717
中图分类号
R593.2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2] 狼疮性肾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左巍
    马东初
    左伟
    关欣
    陈红
    赵红
    [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2, (01) : 46 - 48
  • [3] SLE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及意义
    曹建平
    姜志明
    张晓晨
    刘亚革
    蒲菲菲
    [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0, (04) : 329 - 331
  • [4] Autoantibodies to ribosomal P protein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Yalaoui S,Gorgi Y,Hajri R,et al. Joint Bone Spine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