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的统计与动力分析

被引:44
作者
王小曼
丁治英
张兴强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山东省泰安气象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山东泰安
关键词
梅雨暴雨; 异同点; 南亚高压; 高空急流;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2.01.016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1991、1996、1998年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进行了统计与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是1991、1998年梅雨期局部降水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1996年环流形势多变,难以在局地长久维持。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关系密切,暴雨多出现在西北风高空急流的右前方或西南风高空急流的右后方。西南风高空急流造成梅雨暴雨的高层辐散场多由经向风辐散形成,西北风高空急流多出现纬向风辐散,当其与南亚高压东部的经向风辐散配合时往往会造成较强的暴雨,1998年这类情况出现最多。南亚高压东北象限的偏北风对雨区南侧季风反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对流层高层偏北气流在梅雨暴雨中的作用 [J].
翟国庆 .
气象学报, 1998, (01) :69-77
[2]   远距离台风影响西风带特大暴雨的过程模式 [J].
蒋尚城 .
气象学报, 1983, (02) :147-158
[3]   对流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J].
黄安丽 ;
高坤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03) :356-364
[4]   暴雨维持和传播的机制分析 [J].
朱乾根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79, (01) :1-7
[5]  
中尺度天气和动力学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6
[6]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 编, 1981
[7]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