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强降水模拟检验

被引:12
作者
张莉 [1 ,2 ,3 ]
丁一汇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极端强降水; 模拟; 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 [普通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1961—1999年我国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20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的我国1~10mm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10~25mm中雨日数的模拟结果总体上也以偏多为主,虽然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我国南方存在的高值中心,但位置偏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25~50mm大雨日数在我国南方明显偏少,并且大值中心的位置基本都没能模拟出来;50mm以上暴雨日数的模拟结果也明显偏小,除MIROC3.2(hires)外大部分模式在长江以南地区的结果都未超过2d;大部分模式不能正确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各模式对极端强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极端强降水阈值明显低于观测;半数左右的模式模拟出了1961—1999年西北西部极端降水增加的趋势,个别模式趋势系数的大小与观测相当,大部分模式对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模拟结果呈与观测反向的变化趋势,没有模式能够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的东北—华北与华中—长江中下游—华南存在的极端强降水日数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空间分布;大部分模式模拟的极端强降水日数标准差与观测结果比较接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对观测和各模式使用了同样的判定极端强降水发生的方法。总的来看,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760 / 7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J].
张莉 ;
丁一汇 ;
孙颖 .
大气科学, 2008, (02) :261-276
[2]   近4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分析 [J].
张天宇 ;
程炳岩 ;
刘晓冉 .
气象, 2007, (10) :80-87
[3]   东北地区降水日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年代际变化 [J].
孙凤华 ;
杨素英 ;
任国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5) :610-618
[4]   21世纪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预估 [J].
江志红 ;
丁裕国 ;
陈威霖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02-207
[5]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J].
钱维宏 ;
符娇兰 ;
张玮玮 ;
林祥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7) :673-684
[6]   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J].
任朝霞 ;
杨达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4) :10-13
[7]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异常特征分析 [J].
张文 ;
寿绍文 ;
杨金虎 .
气象, 2007, (03) :61-67
[8]   中国未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基于气候变化预估结果的分析 [J].
张勇 ;
许吟隆 ;
董文杰 ;
曹丽娟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S1) :228-234
[9]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J].
翟盘茂 ;
潘晓华 .
地理学报, 2003, (S1) :1-10
[10]   海气耦合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可靠性评估 [J].
赵宗慈,丁一汇 ;
李晓东,王绍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5, (S1)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