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

被引:157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白斌
杨智
朱如凯
侯连华
袁选俊
张国生
吴松涛
庞正炼
王岚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常规油气; 石油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页岩气; 致密油气; 有序聚集; “甜点区”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质区别。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和浮力圈闭成藏理论。非常规油气有两个关键标志:一是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二是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两个关键参数为:一是孔隙度小于10%,二是孔喉直径小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 D。而常规油气,在上述标志和参数方面表现明显不同,孔隙度多介于10%30%,渗透率多大于1m D。非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烃源岩特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及匹配关系,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生、储、盖、圈、运、保"六要素"及最佳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有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10%,页岩油气>3%)和微裂缝发育;常规油气核心评价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重点评价优质烃源灶、有利储集体、圈闭规模及有效的输导体系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相同点是,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两者具有相同的烃源系统、相同的初次运移动力、相似的油气组成等。基于成因和分布上的本质联系,常规—非常规油气表现为"有序聚集",成因上关联、空间上共生,形成一套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遵循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两类油气资源整体考虑、协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非常规油气地质.[M].邹才能.地质出版社.2013,
[2]  
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M].关德师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3]  
非构造油气藏.[M].胡见义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4]   松辽盆地北部非均质致密油水平井增产改造设计优化技术 [J].
金成志 ;
杨东 ;
张永平 ;
霍凤龙 ;
顾明勇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6) :40-46
[5]   中国石油“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新认识与技术进展 [J].
何海清 ;
李建忠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6) :1-13
[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类特征 [J].
赵继勇 ;
刘振旺 ;
谢启超 ;
周静萍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5) :73-79
[7]   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J].
王亮 ;
陈云燕 ;
刘玉霞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5) :80-88
[8]   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学军 ;
蔡加铭 ;
魏小东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4) :30-42
[9]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新技术及意义 [J].
白斌 ;
朱如凯 ;
吴松涛 ;
崔景伟 ;
苏玲 ;
李婷婷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3) :78-86
[10]   北美TMS页岩油地质评价及勘探有利区预测 [J].
陈晓智 ;
陈桂华 ;
肖钢 ;
祝彦庆 ;
胡晓兰 ;
祝彦贺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2) :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