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集约化种植体系氮素平衡及其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82
作者
寇长林
巨晓棠
张福锁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北京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北京,北京
关键词
集约化种植体系; 氮素平衡; 土壤硝酸盐累积; 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015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选取中国北方3种重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 玉米轮作、大棚蔬菜和果园,研究了3种体系年度氮素输入输出关系、土壤硝酸盐的累积、不同体系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蔬菜年度化肥氮、有机肥氮、灌水带入的氮和总氮输入量分别为135. 8、1881、4 0 2和36. 5 6kg·hm-2 ,分别为小麦 玉米田的2 5、37. 5、83. 8和5 . 8倍,为果园的2 .1、10 . 4、6. 8 2和4 . 2倍.不同系统降水输入的氮在14 2~18 9kg·hm-2 之间.3个体系氮输出量分别为2 80、32 9和12 1kg·hm-2 .氮素年度盈余分别为349、332. 7和74 .6kg·hm-2 .0~9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2 2. 1~2 .75、1173和6 13kg·hm-2 ,90~18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2 .13~2. 4 2、10 .32和976kg·hm-2 .在0~180cm剖面中,小麦玉米田各层土壤硝态氮处于相对均一分布,大棚蔬菜以表层最高,30cm以下各层也远高于大田,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随土壤深度而增加.3种体系均表现出硝酸盐的明显淋洗.大棚蔬菜区浅井地下水硝态氮含量99%超过了10mg·L-1.而大棚深井和果园浅井超标率均为5 % ,小麦 玉米深井为1% .大棚蔬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与井深呈指数函数降低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60 / 6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长期施肥对NON深层积累和土壤剖面中水分分布的影响 [J].
郭胜利 ;
吴金水 ;
郝明德 ;
党廷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75-78
[2]   农田土壤硝酸盐积累与淋失研究进展 [J].
张庆忠 ;
陈欣 ;
沈善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33-238
[3]   施氮对潮土土壤及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黄绍敏 ;
宝德俊 ;
皇甫湘荣 .
农业环境保护, 2000, (04) :228-229+241
[4]   The N-cycle as determined by intensive agriculture – examples from central Europe and China [J].
Jörg Richter ;
Marco Roelcke .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0, 57 :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