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被引:325
作者
冯松
汤懋苍
王冬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启动区;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研究表明 ,1980年以来开始的新暖期和 1955年以来 10年尺度的温度波动都是高原东南部的林芝、波密等站最先开始出现 ,然后逐渐向东向北传播 .我国东部比高原东南部要晚 4~ 8a .近 6 0 0a.来的 3次冷期和 3次暖期都是青藏高原出现最早 ,其次是祁连山 ,继而是我国东部 .高原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比我国东部要早 10~ 6 0a .一些事实表明 ,从岩石圈中去寻找百年以下气候变化“启动区”的原因 ,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引用
收藏
页码:633 / 6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2ka来温度与降水变化——古里雅冰芯记录 [J].
姚檀栋 ;
秦大河 ;
田立德 ;
焦克勤 ;
杨志红 ;
谢超 ;
L.G.Thomp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48-353
[2]   青藏高原气温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 [J].
林振耀 ;
赵昕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54-358
[3]   青藏高原卫星重力场及所反映的壳幔结构和深部构造特征 [J].
周国藩 ;
陈建国 ;
张健 .
地球科学, 1996, (02) :191-197
[4]  
1980~1993年我国“地热涡”的若干统计特征——Ⅰ.“地热涡”的时空分布[J]. 汤懋苍,高晓清.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1)
[5]   亚洲大陆岩石圈多层构造模型和塑性流动网络 [J].
王绳祖 .
地质学报, 1993, (01) :1-18
[6]   祁连山区的气候变化 [J].
汤懋苍 ;
许曼春 .
高原气象, 1984, (04) :21-33
[7]   祁连山圆柏的最后年表 [J].
刘光远 ;
徐瑞珍 ;
张先恭 .
气象, 1984, (11) :27-28
[8]   中国南部近500年冬季温度变化的若干特征 [J].
张德二 .
科学通报 , 1980, (06) :270-272
[9]  
新疆气候[M]. 气象出版社 , 李江风主编, 1991
[10]  
西藏气候[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