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罗非鱼的微卫星分子鉴定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11
作者
宋红梅 [1 ,2 ]
白俊杰 [1 ]
全迎春 [1 ]
李胜杰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 微卫星; 种质鉴定; 遗传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采用77对微卫星引物对奥利亚(Oreochromis aureus)、尼罗(O.niloticus)和橙色莫桑比克(O.mossambicu)3种罗非鱼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7个微卫星鉴定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的特异位点6个(UNH636、UNH117、UNH172、UNH738、UNH878和UNH896);尼罗罗非鱼的特异位点5个(UNH913、UNH907、UNH222、UNH980和UNH880)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特异位点6个(UNH876、UNH899、UNH853、UNH932、UNH933和UNH773),任意一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其它两种罗非鱼不具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利用这17个位点检测三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1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8.35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MEGA4软件作图,进行聚类分析,确立了三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结果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三种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0941、0.5490和0.2588,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089、0.7230和0.26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869、0.7149和0.1643。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分析显示奥利亚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群体的亲缘关系近。
引用
收藏
页码:952 / 9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微卫星标记在RR-B系剑尾鱼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J].
刘宇飞 ;
白俊杰 ;
李凯彬 .
水产学报, 2007, (03) :280-286
[2]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变异 [J].
李莉 ;
孙振兴 ;
杨树德 ;
常林瑞 ;
杨立红 .
遗传, 2006, (12) :1549-1554
[3]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 [J].
杨淞 ;
叶星 ;
卢迈新 ;
黄樟翰 ;
白俊杰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937-940+980
[4]   福寿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 [J].
唐国盘 ;
曾春芳 ;
齐子鑫 ;
徐文彦 ;
赵永军 .
水利渔业, 2006, (06) :70-71+81
[5]   仿刺参的微卫星标记 [J].
战爱斌 ;
包振民 ;
陆维 ;
汪小龙 ;
胡景杰 .
水产学报, 2006, (02) :192-196
[6]   微卫星PCR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J].
霍金龙 ;
曾嵘 ;
潘伟荣 ;
张娟 ;
罗古月 ;
牛自兵 ;
何飞 ;
曾养志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1-15
[7]   利用SSR标记鉴定鲁棉研15号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J].
刘勤红 ;
王芙蓉 ;
张军 ;
杨静 ;
李汝忠 ;
王宗文 .
山东农业科学, 2003, (02) :7-9+16
[8]   罗非鱼遗传背景的研究进展 [J].
朱华平 ;
黄樟翰 ;
卢迈新 ;
刘楚吾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 (01) :79-84
[9]   PCR扩增近交系大鼠微卫星位点DNA多态性的研究 [J].
李瑞生 ;
陈振文 ;
宋德光 ;
任文陟 ;
栾蓉晖 .
遗传, 2001, (06) :539-543
[10]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遗传标记 [J].
李志忠 ;
吴婷婷 ;
杨弘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