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

被引:186
作者
崔国斌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讲师
[2] 法学博士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法官造法; 自然法; 功利主义;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6.01.013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中国部分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利用民法或其它法律的原则条款扩充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破坏了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本文对此类司法活动进行批评,希望重新确立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在中国司法活动中的统治地位。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应该放弃个人本位的自然权学说,坚持社会本位的功利主义思想,坚持知识产权法的独占适用,保证立法政策得到贯彻。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6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我国民法的基本性质探讨 [J].
王利明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1) :102-109
[2]   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J].
郑成思 .
科技与法律, 2003, (04) :8-11
[3]   如何理解和适用《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J].
蒋志培 .
人民司法, 2002, (12) :4-10
[4]   论物权法定主义 [J].
杨玉熹 .
比较法研究, 2002, (01) :34-45
[5]   一波三折“炉灶曹” [J].
姜颖 .
中华商标, 2001, (05) :25-27
[6]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谈最高法院网络著作权案件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附视频 [J].
蒋志培 ;
张辉 .
人民司法, 2001, (02) :9-11
[7]   评财产权劳动学说 [J].
易继明 .
法学研究, 2000, (03) :95-107
[9]   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J].
韦之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6) :25-33
[10]   中美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司法比较 [J].
张平 .
知识产权, 1998, (0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