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20
作者
杨玉珍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耦合; 综述; 生态-环境-经济; 快速城镇化地区; 协同发展;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03.013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83304 ;
摘要
国外不乏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双向作用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等研究,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和国情不同,国外鲜见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跃的地带,又是矛盾多发、尖锐的地区,存在生态、环境、经济诸多问题。有必要梳理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的文献,查找研究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贯彻生态文明,指导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当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研究梳理为3个方面:其一,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区位布局层面快速城镇化地区内涵外延界定,其存在的区内生态、环境、经济问题、以及区际矛盾;其二,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维度、环境维度、经济维度等单一维度、某一方面的研究;其三,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多要素、多维度间耦合关联与协同发展的研究。总结出当前研究存在的3个不足:即单维度研究多、两维度次之,多维度、系统性、多学科研究缺乏;结构、功能构成论研究多,耦合生成内在机理研究少;东部发达地区研究多,中西部加速城镇化地区研究少。基于此,提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研究努力方向,应针对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区域层次界定和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研究重点由单纯注重东部地区状态分析和问题验证,转向东部地区经验借鉴和中西部地区过程监督、指导并重。研究视角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学、地理学等多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主要内容从生态、环境、经济系统构成论走向生成论。借鉴一般性区域生态-环境-经济耦合模式和耦合协同量化测度方法。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对接,实现农户、企业、政府等主体,产业、生态、环境等政策,科技、制度、信息等要素,土地、规划、建设等管理部门的协同。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基于生态安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J].
彭佳捷 ;
周国华 ;
唐承丽 ;
贺艳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9) :1507-1519
[2]   快速城市化时期就业机会消长研究 [J].
李英东 ;
赵佳 .
当代经济研究, 2012, (08) :53-57
[3]   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对环境气象要素的影响 [J].
周军芳 ;
范绍佳 ;
李浩文 ;
樊琦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7) :1153-1158
[4]   江苏省快速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日时空变化的影响 [J].
宋娟 ;
程婷 ;
谢志清 ;
苗茜 .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275-281
[5]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李双江 ;
罗晓 ;
胡亚妮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03) :245-249
[6]   顺应我国国情条件的城镇化问题的严峻思考 [J].
姚士谋 ;
陆大道 ;
陈振光 ;
李昌峰 ;
王聪 ;
吴建楠 .
经济地理, 2012, 32 (05) :1-6
[7]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J].
王如松 ;
欧阳志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3) :337-345+403
[8]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J].
陈明辉 ;
陈颖彪 ;
郭冠华 ;
艾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601-613
[9]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变化实证分析 [J].
蒋洪强 ;
张静 ;
王金南 ;
张伟 ;
卢亚灵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2) :293-297
[10]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J].
荀斌 ;
于德永 ;
杜士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1)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