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低温热液流体的证据及意义

被引:48
作者
肖新建
李子颖
方锡珩
欧光习
孙晔
陈安平
机构
[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大队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内蒙古包头
关键词
东胜砂岩铀矿床; 钛铀矿锐钛矿; 流体包裹体; 低温热液; 热事件; 成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笔者首次发现了低温热液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矿体中有后生的钛铀矿和锐钛矿组合。矿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8~176℃,平均114.9℃。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过显著的构造热事件,造成砂岩型铀矿含矿层之下产生大量的微裂隙与裂隙带的出现,导致下部热液流体向上运移。低温热液流体的成矿作用是形成东胜铀矿床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后生蚀变矿物分带特征初步研究 [J].
肖新建 ;
李子颖 ;
陈安平 .
铀矿地质, 2004, (03) :136-140
[2]   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J].
杨殿忠 ;
夏斌 ;
吴国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58-664
[3]   鄂尔多斯盆地伊利石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 [J].
赵孟为 ;
汉斯·阿伦特 ;
克劳斯·魏玛 .
沉积学报, 1997, (04) :150-153
[4]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沉积学报, 1997, (02) :134-137
[5]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 [J].
孙少华 ;
李小明 ;
龚革联 ;
刘顺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3) :306-309
[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控制因素探讨 [J].
张胜利 ;
李宝芳 ;
陈晓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4) :11-14+83
[8]   河东煤田地史—热史模拟与煤变质演化 [J].
汤达祯 ;
杨起 ;
潘治贵 .
现代地质, 1992, (03) :32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