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蛾复眼的形态及显微结构

被引:21
作者
高慰曾
郭炳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眼; 长度; 发育不全; 虹膜细胞; 视杆; 棉花害虫; 棉铃虫; 棉铃实夜蛾; 小网膜; 晶锥; 复眼;
D O I
10.16380/j.kcxb.1983.04.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蛾复眼的外形约为椭球体绕长轴等切的2/5。最前和最后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50°,而最上和最下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80°,一个复眼大约包括8,900个小眼。每个小眼有一套由角膜、晶锥细胞及晶锥所组成的屈光器和分布在不同水平面上的7-9个小网膜细胞。其周围被6个次虹膜细胞所包围。两个明显可见的区域性差异为:1)复眼不同区域内小眼长度不等,背部区域最短,侧、后、腹和前各区域相继增加。2)背部区域视杆中段的横切面为矩形,其它区域的视杆为放射形。本文将小眼及其周围,从远端到基部分13个层次进行了结构上的描述。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78+481 +4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棉铃虫夜眼反射光斑的研究 [J].
何忠 ;
贺小威 .
昆虫学报, 1983, (02) :130-138+235
[2]   夜蛾趋光行为的本质、规律和导航原理 [J].
陈宁生 .
昆虫知识, 1979, (05) :193-200
[3]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eye of the African armyworm moth, Spodoptera exempta walk. (Lepidoptera, Noctuidae)[J] . Carl C. Meinecke.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 19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