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初探

被引:59
作者
刘树根
徐国盛
徐国强
雍自权
李国蓉
李巨初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动力学; 天然气; 压力封存箱; 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3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四川叠合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区之一。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和勘探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川东地区在纵向剖面上存在两个压力封存箱,第一个压力异常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叠系)为上部流体高压封存箱,第二个高压异常带(志留系)为下部流体高压封存箱,石炭系位于两个压力封存箱之间。生烃增压为上列封存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川西地区致密碎屑岩储层和川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初次运移排烃方式主要为垂向排烃,并且是在异常古高压驱使下通过封存箱破裂产生的混相涌流完成的。异常古高压是促使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流体调整并使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动力。浮力和水动力(成藏动力)控制了川东地区天然气的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中国大中型气田富集区带[M]. 地质出版社 , 李景明等著, 2002
[12]   天然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J].
史斗 ;
郑军卫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33-539
[13]   早聚晚藏——川西坳陷天然气基本特征 [J].
王金琪 .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5-12+10
[14]   21世纪初叶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前景 [J].
谢姚祥 ;
丁玉兰 ;
罗启后 .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1-6+10
[15]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三次大争论”的反思 [J].
罗志立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5) :432-433
[16]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17]   四川盆地勘探天然气有利地区和新领域探讨(上) [J].
罗志立 ;
刘树根 ;
刘顺 .
天然气工业, 2000, (04) :10-13+9
[18]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J].
徐国盛 ;
刘树根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4) :411-417
[19]   川东石炭系气藏含气系统研究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梁卫 ;
王允诚 ;
张高信 ;
龙成吉 ;
王泽远 .
石油学报, 1997, (03) :15-24
[20]   川西前陆盆地的“四川运动”及与油气的关系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戴苏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27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