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25
作者
林强
葛文春
孙德有
吴福元
机构
[1]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长春科技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长春科技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长春科技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长春,长春,长春,长春
关键词
构造域转换; 地幔柱; 中生代火山岩; 东北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陆内环状火山岩带、纬向火山岩带和陆缘北北东向火山岩带,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蒙古、中国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图的编制,以及火山岩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认为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深部地幔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东亚大陆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亚洲构造域的闭合和欧亚大陆形成过程中,古亚洲域冷板块向地幔深部潜入而引发的热地幔柱的上升,是东北亚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岩浆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ermian Alkaline Granites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nd Their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J].
Hong Dawei ;
Huang Huaizeng ;
Lithosphere Research Center ;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BeijingXiao Yijun ;
Institute of Ge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BeijingXu Haiming ;
Institute of Mineral Deposits ;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Beijingand Jin M anyuanTianjin Geological Academy ;
Ministry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
Tianjin Fei Zhenbi .
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 1995, (01) :27-39
[2]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
[3]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J].
马醒华 ;
杨振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4) :476-488
[4]   辽宁西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J].
郭洪中 ;
张招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2, (03) :193-204
[5]  
中蒙边界区新发现的特大型推覆构造及伸展变质核杂岩[J]. 郑亚东,王士政,王玉芳.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12)
[6]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J].
水谷伸治郎 ;
邵济安 ;
张庆龙 .
地质学报, 1989, (03) :204-216
[7]   地幔交代作用 [J].
M.F.Roden ;
V.R.Murthy ;
覃振蔚 .
地质地球化学, 1987, (05) :27-37+6
[8]   辽宁中西部中新生代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测定、分布模式及其构造意义 [J].
王东方 ;
周世光 ;
孙成林 .
地球化学, 1985, (02) :134-141
[9]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BASALT-TRACHYRHYOLITE-COMENDITE ASSOCIATION OF NORTHERN MONGOLIA[J] . V. Yarmolyuk,V. Kovalenko,M. Odone,A. Del Moro,G. Tsareva.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1990 (12)
[10]  
阿武隈山地东缘部白垩纪前期火山岩类-福岛县原町地域高仓层岩相喷出年代 .2 山元孝广,久保和也,潼沢文教. 地质学杂志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