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生态学和长期试验示范引领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30
作者
韩晓增
邹文秀
严君
李娜
李艳华
王建国
李禄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长期试验示范; 黑土地保护利用; 土壤肥力变化; 肥沃耕层构建; 品种培育;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9.03.015
中图分类号
S15 [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耕地长期高强度利用及用养失衡导致土壤发生退化,东北黑土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此背景下,1978年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在东北黑土区中部的黑龙江省海伦市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自建站以来,围绕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期定位试验,经过长期对农田生态要素的监测和研究,划分了黑土肥力变化演化的3个时期,提出了区域尺度上的土壤有机质阈值,阐述了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演变规律,证实了通过农田作物的合理配置能够利用生态平衡调控有害生物对作物的危害。通过系谱法选育高产优质"东生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0个,并且进行了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研发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创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在黑龙江省的十几个产粮大县示范推广。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大面积推广示范,长期试验示范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韩晓增 ;
李娜 .
地理科学, 2018, 38 (07) :1032-1041
[2]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 [J].
韩晓增 ;
邹文秀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2) :206-212
[3]  
施入不同土层的秸秆腐殖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郝翔翔;尤孟阳;张一鹤;.应用生态学报.2017, 02
[4]   耕作深度及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土壤供水能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邹文秀 ;
陆欣春 ;
韩晓增 ;
王凤仙 .
土壤与作物, 2016, 5 (03) :141-149
[5]   走粮豆轮作均衡持续丰产的农业发展道路 [J].
韩天富 ;
韩晓增 .
大豆科技, 2016, (01) :1-3
[6]   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J].
魏丹 ;
匡恩俊 ;
迟凤琴 ;
张久明 ;
郭文义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01) :158-161
[7]   旱作土壤耕层及其肥力培育途径 [J].
韩晓增 ;
邹文秀 ;
陆欣春 ;
段景海 .
土壤与作物, 2015, 4 (04) :145-150
[8]   东北黑土区降水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江恒 ;
杨春葆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9) :196-202
[9]   黑龙江省土壤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J].
张之一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 22 (01) :1-4
[10]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韩晓增 ;
王凤仙 ;
王凤菊 ;
邹文秀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1)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