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清水河组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

被引:50
作者
操应长 [1 ]
远光辉 [1 ]
王艳忠 [1 ]
葸克来 [1 ]
匡立春 [2 ]
王绪龙 [2 ]
贾希玉 [2 ]
宋永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低渗透储层; 成因机制; 主控因素; 致密史-成藏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碎屑岩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包括低渗透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和储层致密史-油藏成藏史匹配关系两个方面。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低渗透储层进行了研究。储层低渗透特征具有沉积作用主控、压实作用主导、溶蚀作用改善、胶结作用强化的特点。针对砂质砾岩—细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以"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储层孔隙结构"为约束进行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的恢复,确定不同区带、不同岩性储层的低渗透形成时间,结合油藏成藏史及原油分布特征,分析清水河组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清水河组存在3类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Ⅰ类为中渗成藏-现今中渗储层、Ⅱ类为中渗成藏-现今(特)低渗储层、Ⅲ类为(特/超)低渗成藏-现今(特/超)低渗储层;其中Ⅱ类细分出2个亚类,Ⅲ类细分出4个亚类。针对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透)储层,结合成藏时期储层渗透率特征、储层含油级别、原油特征及试油试采成果等,进行了钻前勘探潜力分析及有效开发增产措施的优选。
引用
收藏
页码:758 / 77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J].
周勇 ;
纪友亮 ;
张善文 ;
万璐 .
石油学报, 2011, 32 (04) :611-620
[2]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陈国俊 ;
吕成福 ;
王琪 ;
杜贵超 ;
陈吉 .
石油学报, 2010, 31 (04) :566-572
[3]   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 [J].
刘伟 ;
林承焰 ;
王国民 ;
刘键 ;
蒋宇冰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417-421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邓秀芹 ;
刘新社 ;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161
[5]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油气成藏分析 [J].
曾军 ;
康永尚 ;
韩军 ;
薛泽磊 ;
邱楠生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53-57+12
[6]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J].
高静乐 ;
宋广寿 ;
高辉 ;
孙卫 ;
杨文华 .
沉积学报, 2008, (04) :640-646
[7]   羌塘盆地侏罗系低渗透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J].
许建华 ;
张世奇 ;
罗晓容 ;
王准备 .
地质科学, 2008, (03) :434-444
[8]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成因地质分析 [J].
张荣虎 ;
张惠良 ;
寿建峰 ;
沈扬 ;
李昌 .
地质科学, 2008, (03) :507-517
[9]   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分析与评价——以安塞油田沿25区块为例 [J].
高辉 ;
宋广寿 ;
孙卫 ;
任国富 ;
张创 ;
韩宗元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1) :1134-1140
[10]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邹才能 ;
陈孟晋 ;
郭彦如 .
石油学报, 2007, (04)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