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黄河中游流域水沙过程及对退耕的响应

被引:28
作者
高照良
付艳玲
张建军
张晓萍
万龙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径流; 泥沙输移; 植被;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明确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水沙效应问题,选择黄河中游风沙-丘陵过渡区、典型丘陵区以及土石山林区5条典型流域,用降雨及面积对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近50a来流域水沙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5条流域标准化年径流量、标准化年输沙量均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且两者发生跃变时间基本一致。时段频率上的河流输沙量减少程度较径流量大,零输沙天数逐时段增加。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变化斜率大,跃变时间早。5条流域汛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表明,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的输沙量分布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大一个数量级,其产沙动力也最强。近50a来,5条流域的水沙动力系数均呈现逐时段降低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5条流域水沙动力系数平均降低24.5%,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则使其平均降低70.6%。流域水沙拟合线性关系常数项绝对值,以及流域冲淤平衡时的径流量呈现随时段减小趋势,进一步说明水土流失治理及退耕还林(草)措施对流域水沙动力关系的削弱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景观水平与多尺度比较 [J].
王计平 ;
杨磊 ;
卫伟 ;
陈利顶 ;
黄志霖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531-5541
[2]   黄土高原降雨量空间插值精度比较——KRIGING与TPS法 [J].
万龙 ;
马芹 ;
张建军 ;
付艳玲 ;
张晓萍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03) :79-87
[3]   基于水沙协同图谱的流域自适应能力研究 [J].
汪丽娜 ;
穆兴民 ;
高鹏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669-675
[4]   泾河流域来沙系数变化与响应分析 [J].
冉大川 ;
郭宝群 ;
张晓华 ;
王昌高 ;
董飞飞 .
泥沙研究, 2009, (02) :60-67
[5]   黄河中游地区年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响应分析 [J].
张晓萍 ;
张橹 ;
王勇 ;
穆兴民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1) :19-26
[6]   不同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水土保持效益及适宜植被覆盖度 [J].
刘斌 ;
罗全华 ;
常文哲 ;
许小梅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6 (06) :68-73
[7]   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J].
于浩 ;
张晓萍 ;
李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4) :18-22
[8]   黄土高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J].
廖建华 ;
许炯心 ;
杨永红 .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160-170
[9]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地利用与林地覆被格局变化研究 [J].
张晓萍 ;
董冰让 ;
李锐 ;
杨勤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5) :163-166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对不同空间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 [J].
郑明国 ;
蔡强国 ;
陈浩 .
生态学报, 2007, (09) :3572-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