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双晚种植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高海涛
王育红
孟战赢
席玲玲
段国辉
温红霞
机构
[1] 洛阳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双晚; 周年产量; 资源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了解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双晚"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选用3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和3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冬小麦播期、夏玉米收获期对周年产量及水温资源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晚播冬小麦增产0.98%~8.17%,晚收夏玉米产量提高1 050.2~1 459.4 kg·hm-2,"双晚"种植模式周年最高产量达19 409.6 kg·hm-2,增幅16.64%。冬小麦适期晚播使降水生产效率和积温生产效率分别提高7.06%~14.68%和5.95%~13.49%,夏玉米晚收分别提高1.22%~4.44%和2.48%~5.50%。说明"双晚"种植模式能有效利用水、温资源,起到增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02 / 11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适期晚播对弱春性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性能的影响 [J].
张甲元 ;
周苏玫 ;
尹钧 ;
刘万代 ;
李巧云 ;
石珊珊 ;
年力 .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31 (03) :535-539
[2]   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体化均衡增产技术研究 [J].
张晓萍 ;
王和洲 ;
陈金平 ;
刘安能 ;
武鹏举 .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9) :52-53
[3]   收获期对不同栽培措施玉米产量及粒重的影响 [J].
路海东 ;
薛吉全 ;
马国胜 ;
张仁和 ;
张兴华 ;
李凤艳 ;
郝引川 .
玉米科学, 2011, (01) :101-104
[4]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J].
杨桂霞 ;
赵广才 ;
许轲 ;
常旭虹 ;
杨玉双 ;
马少康 ;
丰明 ;
徐凤娇 .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04) :687-692
[5]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 [J].
李筠 ;
王龙 ;
任立凯 ;
刘耀鸿 ;
曹卫星 ;
戴廷波 .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02) :303-308
[6]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J].
仝文伟 ;
查菲娜 ;
王其英 ;
尹文海 ;
魏娜 .
河南科学, 2009, 27 (12) :1546-1549
[7]   豫西地区夏玉米适时晚收产量效应研究 [J].
王育红 ;
孟战赢 ;
王向阳 ;
张园 ;
张高德 .
玉米科学, 2009, (06) :60-62+73
[8]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王晨阳 ;
冯辉 ;
张玉红 ;
牛子敬 ;
郭天财 .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07) :35-37
[9]   播期对冬小麦生长及所需积温的影响 [J].
杨洪宾 ;
徐成忠 ;
李春光 ;
李福元 .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02) :201-203
[10]   积温变迁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 [J].
徐成忠 ;
董兴玉 ;
杨洪宾 ;
李春光 ;
李福元 ;
王法宏 .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02)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