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盆气高孔渗富气区块成因机理物理模拟实验与解析

被引:9
作者
马新华
王涛
庞雄奇
金之均
罗群
王强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3]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 
[4] 北京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关键词
物理模拟实验; 压力变化; 成藏机理; 高孔渗砂体富气区块; 深盆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验表明,深盆气及其富气区块的压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质条件(供气强度和供气量)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深盆气富气区块与周边的致密砂体在深盆气的建设阶段各形成两套独立的正压(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统,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孔渗性差异。在深盆气的消亡阶段,两者压力均降低,直到负压(低于静水压力)并逐渐归一,其演变特征类似于正弦曲线。负压不是深盆气的基本特征,而只是深盆气形成演化过程中消亡阶段的一个特点。深盆气富气区块形成演化要经历深盆气初期充注阶段、临界接触时刻、"甜点"充气阶段、两气相连时刻、气藏扩展阶段和调整共溶阶段共6个阶段。控制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机理的动力是气体膨胀力、毛细管力和浮力,它们在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控制作用。从而建立了实验条件下较完整的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序列及成因机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83 / 3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 [J].
左胜杰 ;
庞雄奇 ;
金之钧 ;
袁明生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3) :193-196+177
[2]   深盆气藏及其勘探对策 [J].
金之钧 ;
张金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5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研究 [J].
李振铎 ;
胡义军 ;
谭芳 .
天然气工业, 1998, (03) :23-29+5-6
[4]  
中国深盆气田.[M].王涛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5]  
鄂尔多斯深盆气研究.[M].傅诚德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