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被引:82
作者
包维楷
王春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
关键词
山地生态系统; 内生脆弱性; 人为干扰体; 退化驱动力; 退化机制;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0.01.01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Q [生物科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7 ; 0710 ; 09 ;
摘要
在分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内在特性、干扰体驱动力及其相互作用与退化的关系等的基础上 ,阐述了该系统退化的机制。其内在特性决定了山地系统对干扰的抗性差 ,退化后恢复的弹性小 ;强烈的人为干扰体是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系统内在特性和外在干扰体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将该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简单归咎于人为干扰的破坏结果值得商酌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3) :2-8
[2]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问题的探讨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山地学报, 1999, (01) :23-28
[3]   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荒漠化 [J].
周劲松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1) :11-17
[4]   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与应用实例 [J].
魏斌 ;
张霞 ;
吴热风 .
生态学杂志, 1996, (06) :51-55
[5]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J].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3) :277-282
[6]   放牧干扰下的蝗虫-植物相互作用关系 [J].
康乐 .
生态学报, 1995, (01) :1-11
[7]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植物区系 [J].
刘文彬 .
山地研究, 1992, (02) :83-88
[9]   关于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稳定性的探讨 [J].
梁云甫 .
四川林业科技, 1980, (S1) :33-37
[10]   岷江上游森林的采伐对河流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 [J].
马雪华 .
自然资源, 1980, (03) :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