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及其包体锆石U-Pb定年与成因探讨

被引:90
作者
徐夕生
范钦成
S.Y.O’Reilly
蒋少涌
W.L.Griffin
王汝成
邱检生
不详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国家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2] GEMOC
[3] Department of Earthand Planetary Sciences
[4] Macquarie University
[5] NSW
[6] Australia
[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国家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南京GEMOC
[8] 南京
[9] 南京
关键词
岩石包体; 锆石U-Pb; LA-ICPMS; 安徽铜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与Fe, Cu成矿作用和长江中下游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关系密切. 本文以铜陵地区代表性的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铜官山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仔细的岩相学研究、矿物化学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铜官山角闪 石-辉石堆积岩包体中辉石、角闪石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寄主岩中相应矿物的化学成分呈明显的线性变化, 但Al含量高, 是岩浆侵位前结晶的产物. 铜官山寄主岩及微粒闪长岩包体中辉石、角闪石矿物化学成分相似, 说明它们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形成压力相仿. 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中锆石颗粒的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37.5 1.1 Ma, 与以往不同方法的定年结果十分一致, 但本次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定年同时揭示了晚太古代残留锆石的存在, 证实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古老下地壳物质的参与. 定年结果还表明微粒闪长岩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37.52.4 Ma, 与寄主岩浆的结晶年龄完全一致. 此外, 本文还结合以往的Sr-Nd-Pb同位素资料, 讨论了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及其包体的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883 / 18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J].
杜杨松 ;
秦新龙 ;
田世洪 .
岩石学报, 2004, (02) :339-350
[2]   浙东早白垩世火山岩组合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J].
谢昕 ;
徐夕生 ;
邢光福 ;
邹海波 .
岩石学报, 2003, (03) :385-398
[3]   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中基性岩的铅同位素特征:富集地幔的证据 [J].
闫峻 ;
陈江峰 ;
喻钢 ;
钱卉 ;
周泰禧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2) :195-206
[4]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J].
王强 ;
许继峰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包志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23-334
[5]   安徽铜陵地区含磁黄铁矿-黄铜矿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 [J].
秦新龙 ;
杜杨松 ;
田世洪 ;
李铉具 ;
尹京武 ;
金尚中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8) :52-56+116
[7]   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岩石包体研究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探讨 [J].
杜杨松 ;
李学军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2) :44-45+50-55
[8]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包体岩石学研究 [J].
吴才来 ;
周询若 ;
黄许陈 ;
张成火 ;
许胜 ;
国和平 ;
陈思友 .
地球学报, 1997, (02) :71-80
[9]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J].
吴才来 ;
周打若 ;
黄许陈 ;
张成火 ;
黄文明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6, (04) :12-19
[10]   AFC混合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的成因 [J].
邢凤鸣,徐祥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6, (01)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