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复水激发玉米叶片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

被引:52
作者
卜令铎 [1 ]
张仁和 [1 ]
韩苗苗 [1 ]
薛吉全 [1 ]
常宇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上海泽泉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干旱和复水; 补偿效应; 生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旱后复水条件下,于苗期对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变化较小;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抗旱性强的品种升幅较大。复水后细胞膜结构迅速恢复,保护性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继续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Fv/F0和Fv/Fm等光合作用参数出现超补偿现象。中度干旱10d后复水激发了作物的生理补偿效应,主要生理机制是干旱复水后细胞膜结构迅速修复和叶绿素含量的超补偿增加,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潜力和速率;前期干旱锻炼增强了玉米抗旱能力,抗旱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超补偿效应,有利于适应干湿交替和低水多变的环境,实现节水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生物节水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山仑 ;
邓西平 ;
张岁岐 .
中国科学基金, 2006, (02) :66-71
[2]   植物抗旱性中的补偿效应及其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 [J].
胡田田 ;
康绍忠 .
生态学报, 2005, (04) :885-891
[3]   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J].
山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7) :848-855
[4]   不同生育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J].
陈晓远 ;
罗远培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01) :39-41
[5]   开花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J].
陈晓远 ;
罗远培 .
作物学报, 2001, (04) :512-516
[6]   谷子旱后的补偿效应研究 [J].
郭贤仕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5) :563-566
[7]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 [J].
张守仁 .
植物学通报, 1999, (04) :444-448
[8]   植物补偿作用机制探讨 [J].
原保忠 ;
王静 ;
赵松岭 ;
孙颉 .
生态学杂志, 1998, (05) :46-50
[9]   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及其生理生态基础的研究 [J].
黄占斌 ;
山仑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3) :263-269
[10]   前期干旱锻炼对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贤仕 ;
山仑 .
作物学报, 1994, (03) :3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