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脂质组学法对母乳、牛乳及羊乳脂质的差异分析

被引:15
作者
张宏达 [1 ,2 ]
王立娜 [1 ,2 ]
张宇 [1 ,2 ]
李晓东 [1 ,2 ]
冷友斌 [3 ]
巩燕妮 [4 ]
蒋士龙 [3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 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4] 黑龙江完达山林海液奶有限公司
关键词
母乳; 牛乳; 羊乳;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脂质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2.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母乳、牛乳及羊乳的全脂质组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共检出17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11种神经酰胺(ceramide,Cer)、15种鞘磷脂(sphingomyelin,SM)、3种己糖苷神经酰胺(hexosylceramides,HexCer)、32种甘油二脂(diglyceride,DG)和2 5种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母乳与牛乳有3 6种存在显著差异的脂质,与羊乳有1 4种(P<0.05)。结果表明,母乳极性脂含量(1 462.99μg/mL)显著低于羊乳而高于牛乳(P<0.05),且母乳及牛乳遵循SM>Cer>PC>HexCer分布,羊乳则是Cer>SM>HexCer>PC。母乳与牛乳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极性脂质主要为SM,其中SM(d14∶0/20∶0)和SM(d15∶0/24∶1)在母乳(15.90μg/mL和16.55μg/mL)中显著高于牛乳(P<0.05),而羊乳与母乳间除PC(26∶0/0∶0)外,不存在其他显著差异的极性脂质。中性脂质方面,母乳中性脂质量浓度(47 749.40μg/mL)显著高于牛乳及羊乳(P<0.05)。母乳与牛羊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中性脂质主要为TG,尤其母乳在TG(14∶0/16∶0/18∶0)与TG(16∶0/17∶0/18∶0)含量上显著低于牛羊乳(P<0.05),同时3种乳在TG(17∶2/18∶0/20∶5)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不仅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筛选出的差异脂质可作为鉴别牛羊乳的脂质标记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中链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张星弛
    韩培涛
    李晓莉
    邵剑钢
    张启勇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 (23) : 220 - 224
  • [2] 人乳、牛乳和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组成随泌乳期及婴幼儿不同阶段的变化[J]. 杨帆,吴娟,郑颖. 卫生研究. 2017(04)
  • [3]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ass技术的山羊奶、大豆奶、牛奶的脂质组分析研究
    周晓丽
    [J]. 中国饲料, 2017, (10) : 33 - 38
  • [4] UPLC-Triple-TOF-MS/MS法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人乳磷脂的组成
    何扬波
    龙明秀
    刘宁
    李咏富
    [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33 (07) : 270 - 279
  • [5] 马乳粉中涉婴儿配方食品脂肪酸测定分析
    钱浩
    赵雷
    陆东林
    李猛
    范俊俊
    [J]. 新疆畜牧业, 2016, (06) : 15 - 17
  • [6] 婴儿配方奶粉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添加量的研究进展
    蒋瑜
    熊文珂
    卓永财
    张国农
    洪青
    刘小鸣
    [J]. 粮食与油脂, 2015, (06) : 12 - 15
  • [7] 甘油二酯的功能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李熠阳
    王远亮
    [J]. 食品与机械, 2012, 28 (03) : 255 - 257+261
  • [8] 鞘糖脂研究进展
    王艳萍
    王征
    朱健
    俞云会
    许秀坤
    李云森
    [J]. 生命科学, 2011, 23 (06) : 583 - 591
  • [9] 乳脂质体制备方法及牛乳极性脂质理化性质的研究[D]. 程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 [10] Glycosphingolipidomics of donkey milk by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ESI and multistage MS
    Calvano, Cosima Damiana
    Glaciale, Marco
    Palmisano, Francesco
    Cataldi, Tommaso R. I.
    [J]. ELECTROPHORESIS, 2018, 39 (13) : 1634 -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