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对草甸土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陈广生
范志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辽宁沈阳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有机碳; 地统计学; 草甸土;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4.04.006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本文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草甸土两块10×10m的样地为例,分析了草地开垦8a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地与耕地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草地亚表层(1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耕地(p<0.05);草地与耕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草地的表层和亚表层的结构异质性分别大于耕地,分数维小于耕地,空间依赖性强于耕地,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程度弱于耕地。耕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草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比较相似。因此,开垦不仅影响草甸土有机碳含量的高低,而且影响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这对进一步了解草地开垦对土壤有机碳及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灌丛化与土壤异质性关系研究进展 [J].
张宏 ;
史培军 ;
郑秋红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366-370
[2]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J].
耿元波 ;
董云社 ;
孟维奇 .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04) :297-306
[3]   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 [J].
李哈滨 ;
王政权 ;
王庆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93-99
[4]   陆地生态系统从碳源到碳汇的转变 [J].
Richard A.Houghton ;
罗天祥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1996, 25 (04) :267-272
[5]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王政权编著, 1999
[6]  
生物地球化学概论[M]. 施普林格出版社 , 韩兴国等主编, 1999
[7]   CHANGES IN SOIL CARBON INVENTORIES FOLLOWING CULTIVATION OF PREVIOUSLY UNTILLED SOILS [J].
DAVIDSON, EA ;
ACKERMAN, IL .
BIOGEOCHEMISTRY, 1993, 20 (03) :161-193
[8]  
Workshop summary statement: Terrestrial bioshperic carbon fluxesquantification of sinks and sources of CO 2[J] . R. Neil Sampson,Michael Apps,Sandra Brown,C. Vernon Cole,John Downing,Linda S. Heath,Dennis S. Ojima,Thomas M. Smith,Allen M. Solomon,Joe Wisniewski.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1993 (1)
[9]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grassland soil. Anderson D W, Coleman D C. Th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1985
[10]  
A global trend in belowground carbon allocation:comment. Nadelhoffer K J. Ecolog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