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地形对不同季节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32
作者
吴国雄 [1 ]
王军 [1 ]
刘新 [2 ]
刘屹岷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偶极型; 冬季型; 夏季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气候模式F-GOALS的大气谱分量SAMIL,设计了有、无欧亚地形的对比试验。通过分析其高度差异、流场差异、降水差异和温度差异得到欧亚地形对不同季节大气环流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地形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基本可分为冬季型(11月~次年4月),夏季型(6~9月)及转化型(5月,10月),在中高纬高低层呈相当正压结构。冬季型高度差异以35°N和100°E为界,在北面呈西高东低,南面呈西低东高。夏季型在西太平洋地区为北高南低,在大陆上空为上正下负。850 hPa流场差异场的冬季型在西太平洋北/南部为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在大陆上以“青藏高原(TP)偶极流型”为主要特征;夏季的副热带以环绕青藏高原的气旋性环流和西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为主要特征。地形强迫的冬半年“TP偶极型”加强了冬季西伯利亚冷空气活动,形成了江南的春雨和华南的早汛期降水。地形强迫的夏季流型形成了孟加拉湾-青藏高原中东部的强降水差异,使东亚降水向北伸展,并引起亚洲降水分布的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加热如何影响亚洲夏季的气候格局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新 ;
段安民 ;
梁潇云 .
大气科学, 2005, (01) :47-56+167
[2]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吴国雄 ;
毛江玉 ;
段安民 ;
张琼 .
气象学报, 2004, (05) :528-540
[3]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I.热力适应和过流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33-446
[4]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J].
叶笃正 ;
罗四维 ;
朱抱真 .
气象学报, 1957, (02) :108-121
[5]  
海-陆热力差异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M]. - 气象出版社 , 刘屹岷, 2005
[6]  
非绝热加热与副热带高压[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刘屹岷[编著], 2003
[7]  
Ro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mal forcing in the summer climate patterns over subtropical Asia[J] . A. M. Duan,G. X. Wu.Climate Dynamics . 2005 (7-8)
[8]  
Simulation of Asian monsoon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climate model R42L9/LASG[J] . Wang Zaizhi,Wu Guoxiong,Wu Tongwen,Yu Ruco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4 (6)
[9]  
The performance of atmospheric component model R42L9 of GOALS/LASG[J] . Wu Tongwen,Liu Ping,Wang Zaizhi,Liu Yimin,Yu Rucong,Wu Guoxio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3 (5)
[10]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e to large-scal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forcing .2 Wu Guoxiong. J Atmos Sci . 1984